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唐建平: 飞天梦的打造者

2019-01-25 12:18:38
分享到:
唐建平,男,1954年4月出生,上海航天精密器械研究所数控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任班组长。




  唐建平,男,1954年4月出生,上海航天精密器械研究所数控加工中心操作高级技师,任班组长。
 
  主要事迹:
 
  第一个出国进修的工人、第一个被评为高级技师、第一个以工人名字命名的班组……农民出身的唐建平,在上海航天系统创下的无数个第一背后,都凝结着他的毅力、追求和韧劲。唐建平,高技能人才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在航天产品精密结构件加工岗位上,多年坚持不懈钻研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擅长特殊材料的复杂零部件加工,出色完成“神舟”飞船等航天型号产品的高难度、高精度加工任务。
 
  神舟飞船上天的背后
 
  谁能想到,如今技能超群、殊荣满载的唐建平,1979年刚走进车间时遭遇的尴尬,那年25岁的唐建平顶替父亲进入上海新江机器厂(现上海航天精密器械研究所),成了一名航天工人。一开始做铣工,他就碰到了“拦路虎”--他连简单的直角三角形计算也不会。看着难懂的图纸和身边师傅娴熟的技艺,唐建平担心会不会因为学不会而被退回家种地?第一次操作铣床,师傅刚转身,他就由于操作失误,把铣床的台面挖了一个30毫米深的坑。看看难懂的图样和师傅们娴熟的技艺,他感到自己的差距实在太大了。
 
  从此,唐建平开始跟自己较劲。白天跟师傅干活学技术,晚上进文化培训班学知识。靠着持之以恒的韧劲,唐建平的操作技能几乎以天为单位迅速提升。1981年至1984年,研究所年年都搞技术比武,唐建平连续4年获得第一名,并于1984年被评为中级工。在以后的岁月里,唐建平一直是“学习狂”。1992年取得高级工证书,1993年晋升为技师,1995年被破格晋升为高级技师。
 
  此后,唐建平一门心思学技术。1990年,他赴英国参加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培训,成为工厂内第一个操作数控机床的工人。在数控加工的技术领域里,唐建平长期坚持自学,刻苦钻研航天型号产品结构件的加工技术,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项目。
 
  圆满完成神州飞船攻关任务
 
  在“神州”飞船研制中,唐建平和他的班组承担“神州六号”飞船推进舱部分关键部件的研制、攻关任务。这些零件都具有形状结构复杂、精度要求高、家规难度大的特点,且无先例可循。但唐建平不畏困难。接受任务后,他动脑筋、想办法、加工方案想了一个又一个,每个都是“前无古人”的创新性构想;试验做了一个又一个,每个都不下几十次,其中仅对加工推进剂储箱的金属膜片和上、下壳体的试验就达上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通过设计制造工装夹具、靠模来改进工艺方法,研制出了一个超薄壁铝合金膜片、壳体,“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该攻关项目获得了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由于唐建平精于高难度、高精度、复杂零件的加工,特别擅长于刚度差、易变形的薄壁铝、镁合金和钛合金零件的加工,在我国航天系统的企业中出了名,成为无可争议的“首屈一指”。他独立设计制造了专用夹具11套、专用刀具23种,都被同行们叫绝。如今,唐建平已经成为中国航天生产领域内的技术专家。
 
  被冠以“精准操作手”的美誉
 
  国家重点工程973项目中强流质子加速器中电极零件的加工攻关项目,是国际前沿高科技技术,对加工和装配的精度要求极高,该零件的所有尺寸公差都是0.01毫米,材料是无氧铜,极容易弯曲变形。唐建平大胆创新,敢为人先,带领班组成员,根据工件材料的机械性能,工件尺寸、形位公差的要求,设计专用刀具,调整机床精度,反复进行多次切削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技术参数,并制订了具体的加工方案。最后,他们以精湛的加工技艺为这项任务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一技术难题的攻克,不仅加快了我国强流质子加速器研发的步伐,也使中国电极制造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这一成就堪称世界一流,并获得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一等奖。从此,唐建平成了“精准加工”的代名词。
 
  唐建平获得“精准操作手”的美誉非常不容易,这个项目的公差只有0.01毫米,近乎达到“苛刻”的程度。
 
  某高新工程型号的本体与舱体是整个产品的关键零件,形位尺寸公差、精度要求高,尤其是本体和壳体的15个协调孔,加工难度大,为达到配合要求,原来采用单配、组合加工生产方式,报废率高、生产效率低,是该型号批产的技术瓶颈。单位将此项目作为攻关课题交给了唐建平,经他潜心研究,编制出了新的加工工艺,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装、新刀具把本体与壳体两个零件分别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消除各种因素引起的误差,通过技术创新保质保量地完成加工任务,使装配达到互换性,合格率100%,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控制舱与本体柔性协调加工”攻关课题,攻克了这一长期困绕该型号研制的重大难题,该项目获上海航天局首届工人技术成果三等奖;并在多个高新工程型号中推广应用。
 
  30多年来,唐建平从事运载火箭、飞船、卫星、战术武器等数十项国家重大高新工程项目中关键重要零部件、结构件的机械加工,相继获得《薄型多面体结构件的加工装置及其方法》,《薄型圆柱腔体结构件内外环型齿缺的加工装置》等多个专利。
 
  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
 
  2011年唐建平被上海航天局聘任为首批首席技师,2011年6月唐建平数控加工首席技师工作室成立,2012年更名为唐建平技能大师工作室。他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通过名师带徒的“传、帮、带”形式,引领一批在加工中心操作领域的青年技能骨干参与到工作室的工作中,使一批技术好、肯钻研的青年技能人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他所带的班组分别被国防邮电工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上海航天局以个人名字命名为唐建平班组,并被上海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命名为班组建设示范基地。
 
  唐建平非常注重团队建设、技术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在他的带领下使班组在完成任务、产品质量、创新成果、班组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生产工时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班组先后被评为上海市红旗班组、上海市500强智能型班组、上海市振兴中华优秀读书小组、上海市劳模集体、国防科技工业职工技能模范班组、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示范班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2011年又被评为上海市团队创先特色班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六好班组和航天金牌班组。
 
  他在班组内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技术讲座、技术比赛、带徒传艺活动,带徒17人,对班组的技术员、操作工,积极向他们传授加工经验和操作方法。并担任新大学生的指导老师,指导解决在编程中碰到的数控加工工艺问题,使他们尽快掌握各种关键零件的编程加工方法。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