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周巍:竞赛中脱颖而出的“80后”

2019-01-25 12:29:23 责任编辑:艾盈
分享到:
周巍,男,1983年7月出生,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工,高级技师,任IE主管。2007年获“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周巍,男,1983年7月出生,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数控机床工,高级技师,任IE主管。2007年获“上海市杰出技术能手”称号;2008年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事迹:
 
  在竞赛中不断攀登
 
  周巍崇尚的是“象牙球精神“,在他看来,“成功的路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超越竞争者是一种能力,超越自己更是一种精神。不要去攀比其他的登山者,只要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真诚地付出努力,那么每一步都是一个胜利的超越,都是对自己此前纪录的刷新。”
 
  周巍就是这样,在过去的十年中一步一步超越自己。他是2002年上汽乘用车首批劳务工之一,进入生产F15等变速器的核心车间九厂,很快崭露头角,在新进员工岗位比武擂台赛荣获二等奖,很快他通过各种竞赛脱颖而出,并一度成为“周巍式人才培训”的典型人物。
 
  周巍勤奋钻研,尤其是在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方面能力非常突出,代表上汽集团参加各类区级、市级和全国级大型数控机床比赛。这样的竞赛对于技师们综合能力的极大考验,要求知识面广,不仅需要懂得数控知识,更要对材料学、热处理、夹具、机床结构、刀具等全方位知识和操作全部精通。这也是周巍作为年轻技师的最大优势,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对数控机床、软件编程等知识领悟力强。
 
  2008年,周巍代表上海市参加全国数控机床大赛,此次比赛有来自全国的技能高手600多人,其中上海15名,比赛科目分为理论考试、软件模块、仿真和实际操作四部分,实际操作部分的题目是7个小时加工6个零件,大部分选手都无法完成,而理论考题量大、难度高。周巍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出色的操作技能,以软件模块和仿真的满分成绩,成为本届冠军。这十年来,周巍先后获得上汽集团技术能手、上汽数控技术大赛第二名、在上海市数控机床大赛第二名、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名等优秀成绩,成为上汽集团的竞赛型首席技师的典型代表。
 
  工作室成企业示范点
 
  上汽变速器有限公司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制造型企业,正在处于产品结构转型、企业新厂区转型和组织结构转型的三大转型时期,原来的产品手动变速器向全球最先进的自动变速器的升级换代,要进行填补国内空白的自主专利开发,进行集团化管理方式的调整,新的厂区正在搬迁完善中。这三大转型最终是要进行人员的提升,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转型。作为制造型企业,必须拥有一支自我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转型和产品升级,是工厂实力的体现。
 
  由此,上汽变速器自2010年开始启动首席技师工作站的建设,计划于2014年初成立包括锻造、机修检测、热加工等九大类技能工种的工作站,目前成立的包括周巍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内的两个工作室为示范点,进行产品转型过程中的技术开发和项目攻关,起到示范引领带动的作用。
 
  目前周巍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一支公司精英中的精英部队,拥有车削、加工中心、刀具刃磨、滚齿等各个工种的8名专家组成,工作场地1万平方米,包括设备有DMG车削中心、DMG五轴加工中心等,覆盖整个加工领域。周巍已经从原先的数控车床,转型为车削中心、加工中心、激光焊接机等一线通的专家型人才,在项目中的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再是从前的应用,而是一人全方位发展,工作内容包括了设计工装夹具、选择刀具、定制加工方案、工艺流程等各种内容。
 
  不断攻关为生产保驾护航
 
  竞赛中考验的是周巍的全面知识能力和现场心理素质,而在日常工作中,车间的维修现场问题解决和技术攻关中才是周巍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在工作室的平台之上,可以整合更多工厂优势资源,为生产保驾护航。近几年来,上汽变速器的市场需求井喷、产量大幅拉升,但在生产中遇到各种瓶颈,为保证生产,周巍便利用车间的闲置设备,巧妙地把设备内的夹具部件相替换,节约了机床翻模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顺利完成了生产任务,又凭借丰富的现场经验,解决了原来生产中存在已久的弊病,如FORD输出轴原采用磨床,磨端面需每件2分钟,他推荐采用以车代磨工艺,仅需20秒就完成了一个零件的加工,原来计划采用磨加工,相关设备需6台,现在则只需一台20万元的数控车床,而人员也从以前的磨床工三班9人操作该工序变成现在只需车工1人一班,仅此一项就为车间节约了300万元的设备投资。
 
  上汽变速器工厂新引进德国ARNOLD激光焊接机,德国方面隐藏核心技术不愿留给中方,在整个试制过程中,一旦牵涉到核心技术部分,必须邀请德方来现场调试设备,费用每天高达1万元人民币。而一般一个新产品需要10天调试时间,就意味着高达10万元的成本。于是,工厂领导决定让周巍参与到该设备试制验收,了解一下相关技术。于是,在德国专家调试时,周巍就站在旁边用心观察,暗暗记下程序调整关键步骤,或者向德国专家请教。有时候遇到软件程序构架不懂,他便让一位曾在德国留学过的实习大学生帮忙翻译成英文,再查阅资料学习研究。就这样,他研究了从激光对焦、气体保护层、八种混合气体的配方比例等几个核心问题,最终完全掌握了这一全球先进的焊接核心技术,摆脱了德国专家的牵制,为工厂节约了巨额成本。
 
  搜集整理 鲁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