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 > 教学动态 >

刘群:高职院校高效课堂认证标准设计

2020-04-18 11:24:46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32期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落实国家意志层面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又需要建立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下的学校层面制度标准体系,更需要构建落实上述标准体系的关涉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标准体系。

  标准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职业院校教学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落实国家意志层面的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又需要建立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下的学校层面制度标准体系,更需要构建落实上述标准体系的关涉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标准体系。当下,开展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明晰高效课堂认证的内涵,剖析其认证机理及评价要义,重构教师的教学能力非常必要。
 
  本研究以职业院校课堂教学为场域,聚焦高效课堂认证标准设计,力图建立以教师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促进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期为职业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及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背景与现状:高效课堂与教师教学能力不足的矛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张,职业院校教师和教学团队短缺、结构性矛盾突出、专业化水平偏低等问题,已成为制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瓶颈。课堂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同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更是连接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制度要求、专业教学标准、课程实施标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教育教学核心要素的汇集中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其教学能力也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直是国家层面制度设计的重点和焦点。
 
  湖北省高等职业院校在全国较早探索并实施以“高效课堂”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改革。如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开展以课堂责任制为基础 “精品课堂”建设工程,探索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标准、高质量要求课堂教学;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2013年印发《提高教师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活动方案》,实行教师课程主讲资格制度;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实施“创建高效课堂三年计划”,完善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荆州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印发《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开展高效课堂评选活动。
 
  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聚焦课堂教学创新,发布《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6年)》,全省层面推进高校创新课堂教学;以此为契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将“有效课堂认证”制度化,纳入教学常规工作,并为兄弟院校开展相关专项培训。
 
  二、理念与原则:高效课堂认证的价值取向与工作指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认为,“认证是由(非)政府或私营机构对整个院校或特定教育项目的质量所作出评价的过程,以便正式承认其已达到某种预定的最低指标(criteria)或标准(standards),其结果通常是授予某种地位(是/否的决断)或得到认可,有时是颁发有一定时效性的营业执照”。
 
  高效课堂认证主要认证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由教师主讲的相应课程的课堂教学效果,是对课堂教学科学性、有效性、高效性的认证,其内涵是在课堂这一特定教学场域中,在促进教与学的交互作用中,对教师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学生高质量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和确认,考量师生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程度、速度和效度,进而优化教学,促进学习。
 
  高效课堂认证由教师自愿申请认证。认证设计分为三级:第一级,初次认定的教师应取得教师资格证且主讲课程有1年以上课堂教学实践;第二级,初次认定的教师应有3年以上教龄且主讲课程有3届以上毕业生;第三级,初次认定的教师应有6年以上教龄且主讲课程有6届以上毕业生。
 
  高效课堂认证应坚持“能力本位、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能力本位,强调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聚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教育教学的专业化,坚持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学生中心,强调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配置教育教学资源、组织课程和实施教学;产出导向,强调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学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课堂教学实施质量,学生的获得感是评价课堂教学;持续改进,强调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教学诊断与改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基于以上基本理念,我们将高等职业院校高效课堂认证定位为:引导教师提升自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促进个体成长和团队创新;引导教师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学生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培育;引导教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教学生态。
 
  高效课堂认证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分类认证
 
  基于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课程类型进行课堂教学分类认证,依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课程教学要求制定不同类型课堂教学认证标准,确保认证标准科学性、规范性,确保认证结论与教学实践的一致性。
 
  2.注重协同推进
 
  加强教学管理部门的统筹协调,充分发挥教学单位及质量管理、发展规划研究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整体设计、有效衔接、分工明确、分批实施的协同机制,确保认证工作有序开展。
 
  3.强化主体责任
 
  明确有关职能部门质量管理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教学单位在教学质量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教研室在专业、课程质量建设方面的主体责任;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方面的主体责任。
 
  4.综合多种方式
 
  采取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判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多维度、多视角、多方位监测评价课堂教学状况。
 
  三、标准与体系:高效课堂的认证要素标准与体系构建
 
  结合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课堂教学实际,从课程设计、课堂实施、资源利用、教学评价、教学创新5个维度15个要素编制高效课堂的认证标准,形成认证标准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针对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核心、拓展课程)课堂教学的不同要求,不同课程类型的高效课堂认证指标内涵不同。考虑到不同认证等级、不同学科专业类教师能力要求的差异性,鼓励教学单位深度参与,各维度权重由教学单位根据专业及课程特点合理确定并向有关教学管理部门备案。根据湖北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综合高效课堂实施的实践,作者对高效课堂认证各维度给出了参考权重值,供教学单位参考。以表格形式说明高效课堂认证的具体内容。
 
  1.课程设计(参考权重30%)
 
  课程设计是课程认证的首要环节,是认证体系的基础,关系到整个认证的科学和质量。课程设计要素指标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其中,公共基础课程认证标准着重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课程思政整体要求,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课程认证标准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产教融合,注重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具体认证标准见表1。


 
  2.课堂实施(参考权重40%)
 
  课堂实施是课程认证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认证体系的核心,关系到认证要素集聚和效用发挥。课堂实施要素指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其中,公共基础课程认证标准注重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关注教与学信息的动态采集,加强教学互动;专业课程认证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契合性,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关注教学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情况。具体认证标准见表2。


 
  3.资源利用(参考权重10%)
 
  资源利用是课程认证的资源保证。资源利用要素指标主要包括资源建设和资源应用,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认证标准均强调有关教学资源的实际教学应用,强调信息化教学方式。具体认证标准见表3。


 
  4.教学评价(参考权重10%)
 
  教学评价是课程认证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倒逼工作机制的建立。教学评价要素指标主要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认证标准均强调诊断改进思维,动态调整教学,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认证标准见表4。


 
  5.教学创新(参考权重10%)
 
  教学创新是课程认证的高阶要求,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努力方向。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创新认证标准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培育正确的劳动观念;专业课程认证标准还强调创新实训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具体认证标准见表5。


 
  四、载体与实施:高效课堂的认证载体设计与组织实施
 
  围绕认证标准的系列指标,根据相应认证环节的不同工作任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设计了5项教学活动作为高效课堂认证的载体,以增加教师对认证标准的认同感、激发内驱力,提高标准本身的可视化效果、集成化程度,便于形成合力推动认证工作有序开展。5项教学活动为标准建设研讨、说课程汇报会、教学能力比武、随机推门听课、知识技能抽测,相关活动的主要内容如图2所示。


 
  1.标准建设研讨
 
  组织召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形成各二级教学单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汇编;组织召开课程标准建设研讨会,各专业课程标准汇编、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汇编。
 
  2.说课程汇报会
 
  教师集体备课,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各教研室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加整体设计研讨会;组织“说课程”汇报,教师提交课程整体设计方案,汇报8分钟,答辩8分钟;组织教研活动,教师修改完善课程整体设计。
 
  3.教学能力比武
 
  教师集体备课,完成课程单元设计;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从教学单元设计中随机抽取教学内容,完成制作参赛作品、讲解模拟教学、答辩三个环节比赛,其中制作参赛作品4小时(含教学设计展示课件、课堂教学展示课件、教案)、讲解模拟教学16分钟(设计/课堂各8分钟)、答辩8分钟;组织教研活动,教师修改完善课程单元设计。
 
  4.随机推门听课
 
  督导专家随机推门听课,随堂完成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听课结束后要与教师进行及时充分的面对面交流,为教师提供教学诊断服务。同行专家随机推门听课,随堂完成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听课结束后要及时与教师进行充分的面对面交流,为教师提供教学诊断服务。
 
  5.知识技能抽测
 
  学期结束前一周,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随机抽测教学班学生核心知识和技能点通过率。
 
  认证工作的组织实施由教学管理部门牵头,其他教学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工作职责分工负责相应工作,并引入社会第三方研究/评价机构指导。各部门具体责任分工见表6。认证结果作为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工作质量等的评价依据,在晋级、职称评审、评优推先等方面享优先权;作为专业和课程建设评价的重要指标,作为政策制定、教学资源配置、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