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教学 > 教学改革 >

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建设 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2020-04-01 13:59:46 曾天山 马建华 责任编辑:小米
分享到:
在分析当前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现状基础上,梳理专业课教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产业发展和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课教材建设新途径,增强专业课教材的适用性。

  我国历来重视教材建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教材建设摆在事关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工程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教材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建立国家教材建设制度。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国家教材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上明确了教材建设的重要性。随后,2017年国务院成立国家教材委员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统筹指导管理全国教材工作的组织机构,是教育战线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教材建设工作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近期,教育部出台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和《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首次把各级各类教材纳入统一规划、首次颁布国家层面的教材管理办法,加强各级各类教材编审用评等各环节管理,切实保障教材质量,切实发挥教材育人功能。这是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集中体现,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这意味着职业院校的教材管理工作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为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教育提供了坚强保障。

 

对职业教育来讲,《规划》和《管理办法》的出台突出了教材建设的重要地位,提高了教材建设要求。

 

第一,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存在数量过多、品种繁杂、质量不齐的问题,有利于克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多头管理、分散建设、自编自用”等弊端。

 

第二,在管理体制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强调职业院校教材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以及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并以国家、地方、学校为主线,进一步明确了在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下,职业院校教材实行分级管理,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有关部门、行业、学校和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建设原则。

 

第三,在编写策略上,《规划》体现“新”“实”,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编修,提升服务国家产业发展能力,同时解决“多而少优”的问题。第四,在校企合作研发上,《规划》和《管理办法》明确指出要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参与教材规划、编写指导和审核、评价等方面工作。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及时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增强专业教材的实用性。因此,《规划》和《管理办法》的目标是清晰的,任务是明确的,需要政府、科研、行业、学校等不同部门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尝试,探索一条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课教材建设的新途径。

 

一、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现状

 

(一)教材建设基本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要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努力体现中国特色,适应时代要求,在国家层面由国家规划教材,由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负责审定;在地方层面有省级规划教材由地方教材审定机构负责审定;在学校层面有校本教材。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教材形成了两级规划、两级审定,国家、省、校三级建设的流程,初步形成了专业面全覆盖、类型齐全、层次多样、品种丰富的教材体系;并且在不同学段、不同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教材,基本满足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需求,支撑了世界最大规模职业教育体系的运行。

 

1.国家层面

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由教育部负责组织规划、开发的公共基础课教材,量大面广、规范要求高、对产业振兴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重点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主要经历了三轮建设阶段,第一轮是在2000年前后,确定了82个骨干重点专业,开发编写1 000多种国家规划教材和100多种多媒体课件。第二轮是2008—2009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统一组织开发编写了59种德育课、文化基础课教材,101种大类专业基础课国家规划新教材。第三轮是2014—2015年,开发遴选了981种专业课教材,作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

 

在专业课教材建设方面,2003—2004年期间,教育部启动《2004—2007年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编写计划》。该计划共收录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新兴专业和教学改革试验教材、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及引进职业教育教材等教材选题1 500种,涉及100多个专业(门类)。通过专家审查,有52家出版单位出版了660种教材,作为教育部推荐教材。2011年,教育部启动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遴选工作,通过专家审查,确定了362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

 

在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方面,2011年以前,高职教材建设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以五年规划为一轮开展教材建设。“十一五”及其以前的国家规划教材评审工作是与本科教材同时开展的。2001—2005年,教育部分三次组织开展了“十五”国家规划教材评审,最后确定1 427种国家规划教材。2006—2011年,教育部分两次组织开展的“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评审,确定11 765种为国家规划教材。为提炼精品教材,2011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已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开展了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审工作,最后确定276种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这些国家规划教材中,高职高专教材比例较低。受到高职办学经验和教材编写经验不足的影响,一些高职教材是本科教材的简化版或改编版,学科色彩较浓。随着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高职教育教材转归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国家规划教材的数量和品种也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十二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达到6368种。

 

根据教育部新一轮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规划,“十三五”期间,国家规划教材建设的品种将达一万种以上。

 

2.省级层面

上海、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江苏、浙江、广东、重庆、新疆等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也在积极推动地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其中,黑龙江开发省部级规划教材567种,广东省高职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教材1 689种,河南省立项了中高职校企合作省级规划270种教材,新疆教育厅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新疆民族乐器工艺与制作技法》《新疆民族手工木雕技艺》等特色教材建设项目60个。四川中职示范校出版专业教材684种,高职精品教材180种。省级规划教材的开发编写多以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教材为主,结合本省的区域优势和学校专业优势,具有地方性或行业性。但是省级规划教材在开发的品种上,也有部分的专业课材存在着与国家规划教材品种重复交叉的现象。

 

3.学校层面

学校层面主要开发编写学校特色专业的教材作为补充。如,安徽工业学校宣纸工艺专业的《宣纸工艺》《宣纸装裱》;安徽省行知学校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徽派盆景制作工艺》《徽雕艺术》《徽墨艺术》等,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教材。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及讲义172本,教材内容既能使学生满足工作实际需要的知识,也可以作为企业员工培训教材。但受到统计数据和有关文献的限制,还无法估算校本教材的品种和数量。

 

(二)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编写教材机制

 

早在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为今后的教材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教材编写不再单纯依赖教育系统,鼓励行业企业的参与。“十二五”期间,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得到加强,建立了由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教材编写队伍。多个省市也积极引导学校和企业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实际需要共同建设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具有地方特点、行业特色的教材。特别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材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教材内容注重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经过长期努力,职业教育教材取得了重要成就,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教材在编写内容上注重对接职业标准;在结构上,打破学科知识体系,按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以项目、案例、任务、活动等为载体进行编排,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并推广了模块化,有效解决了传统教材与课程模式改革不适应的问题,促使职业教育教材特色发展。教材整体上注重综合性和实用性,又保持通用性和灵活性,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面临的问题

 

专业课教材是职业院校教材建设的重点,也是难点。当前,职业教育教材仍然存在着与行业、职业和岗位实际对接不紧密,与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对接不充分的问题。反映在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中,表现为知识更新不及时,与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化脱节等。

 

一是教材品种未能满足教学改革需要。教材品种过多,同质化与覆盖面不足并存,重复建设严重。专业课教材编写主要集中在成熟的、量大面广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教材中,无论中职还是高职,以电子信息、财经商贸、装备制造专业大类相关专业的教材品种多达几十本或上百本,内容同质化较重,也导致了出版资源的重复建设与浪费。与此同时,量小面窄的专业、苦脏累险的专业课,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材品种较少,新兴产业的教材品种更是少之又少,难以满足学校开设新专业的教学需求。

 

二是教材编写缺乏标准指导。目前,中职仅有230个专业教学标准,没有完全覆盖321个中职专业;高职仅开发410个专业教学标准,也未完全覆盖748个专业。教材开发指导标准未能全覆盖,导致一些新兴专业教材开发存在盲目性,不能有效支撑教学。由于相关标准未能及时修订和调整,教材建设难以适应技术快速进步和生产方式调整的需求。

 

三是教材编写缺乏质量意识。近几年来,国家开展了创新示范校的建设项目。有一大批学校以示范院校建设或教学改革为名义,随意编写校本教材,未能按照国家或省级开发的专业教学标准编写教材。受到学校评优评奖或职称晋升的因素影响,一些出版单位对教材编者的资质未能严格把关,致使很多专业水平不高、没有编写经验的作者担任教材主编,导致绝大多数校本教材,无论在理念先进性,还是内容科学性上,都存在较严重的质量不高问题。甚至有些学校以这类教材替代国家规划教材,不仅没有达到结合学校实际加强教学针对性、成为国家规划教材有益补充的目的,反而挤占优质教材市场,降低了教材的总体质量。

 

四是专业课教材呈现形式不适应职业教育信息化要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及学习,“互联网+”成为知识社会创新发展的新业态。如今学生的学习习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正在由纸质媒介向多媒体媒介改变,需要更新职业教育教材开发方式和出版技术,开发资源优质、呈现形式多样、立体化的新形态教材。同时也需要提升应用新形态教材的能力,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推进职业院校专业课教材适用性的途径

 

(一)依托国家标准引领专业课教材建设

 

针对专业课教材存在的问题,《规划》提出要加快完成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和修订工作,强化教学标准与行业标准、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对接,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步伐的要求。《管理办法》也明确要求教材编写要依据职业院校教材规划以及国家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规范)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

 

国家教学标准是基本教学文件,为教材编写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遵循。目前,国家已公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标准,填补了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中没有课程标准的空白。而专业课教材是仍以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承担国家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的主体是行业组织或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已公布的专业教学中,有许多行业领先企业或龙头企业,如,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50%的机械系统百强企业代表参与了机械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等电子商务类龙头企业的代表参与了电子类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这些企业不仅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更将企业技术标准、操作要求和规范等重要因素融入专业教学标准。因此,专业课教材编写应重视专业教学标准已有的成果,加强专业教学标准的培训,帮助专业教师、教材编写人员吸收和转化企业成果,以标准规范教材的编写。同时,国家也应尽快启动或推进其余专业的教材建设,如,新兴专业教学标准的研制工作,继续按照以往的工作经验做法,加强与行业领先企业或龙头企业的合作,增加专业标准覆盖面,同步引领专业课教材建设步伐。

 

(二)加强区域教材规划,增强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针对教材类型多、品种杂、差异大的实际情况,《规划》提出在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教材规划,将区域内产业结构需求及时反映到专业课教材中去。同时《管理办法》也强调教材管理实施分类管理,统分结合,从国家层面规划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材,根据需要组织规划服务国家战略的教材和紧缺、薄弱领域的教材;从省级层面重点组织规划体现区域特色的公共选修课程和国家规划教材以外的专业课程教材。在意识形态属性强的公共基础课和量大面广、规范程度要求高的专业核心课教材注重统,其他专业课教材注重放,以此形成国家规划为基础,省级规划或校本教材为互补的格局,激发活力,突出特色,重点解决重复低水平建设、量多而优少的问题,整体提升职业教育教材水平。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促进区域间相互融通补充。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一系列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文件,而教育领域是落实区域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加强产教融合,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可以分区域规划专业课教材的尝试试点。

 

例如,在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汽车、绿色化工、纺织服务、智能家电等十大领域,鼓励省级规划区域优势的专业课教材,依托上海电子信息、江苏软件、浙江智能制造、安徽国际商务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联合集团内的学校编写适应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专业课教材,培养高技能人才。

 

在海南区域,围绕绿色环保、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鼓励省级或学校规划有海南区域特色的专业课教材开发。如,旅游、农业、资源环境,以及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修复技术专业的教材开发。

 

粤港澳大湾区内,围绕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以及生物技术、5G和移动互联、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产业项目,区域规划专业课教材,并做精做强,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就业质量。

 

在东北老工业区域内,围绕化工、有色、建材,农业等传统产业带动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同步推进专业课教材建设。

 

(三)完善校企合作教材编写过程,有效融入产业元素

 

《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吸收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教材编审工作。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尤其是一线师生和企业。教材编写完成后,应送一线任课教师和行业企业专业人员进行审读,为完善教材编写过程指明了方向。

 

一是发挥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在教材编写的前期,应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材框架、体例等编写方案制订中。行业企业专家不能仅仅是咨询,而是要进行深度的参与编写和论证。根据职业或真实的工作岗位要求,帮助编写人员寻找知识线索,收集整理所需要的知识、设备操作指南、技术要求和工作图片等,确定教材编写内容,从而有效融入产业元素。二是编写人员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走进企业培训或进修。目前,教材的编写人员仍以专业教师为主体,这些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且熟悉学生的学习特点,但是对行业企业的需求了解较少,因此,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沟通,定期到合作企业培训或进修,了解工作岗位实际操作过程,把企业先进的技术引入教材中,在编写或修订中,及时吸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规范。三是建立与行业企业的联动机制。国家或省际的教育、行业部门加强合作,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行业人才需求分析、专业课教材规划和审核,尽可能吸收更多地行业、龙头企业专家参与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从而完善行业企业专家库。尝试科研、行业、学校、出版单位分区分类建立产学研联盟机制,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产业对话活动,组织编写人员、编辑人员到企业调研或培训,或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加强产业与教育的互动,推动专业课教材与职业标准、工作岗位的对接。

 

总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专业课教材规划、编写、审核等关键环节,需要各级政府、科研、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加强合作,探索专业课教材建设和发展的新途径,全面提升教材质量,为职业教育体系提质培优而增值赋能,为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年第8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