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 媒体职教 > 职教网站 >

方言:疫期也是教育的冷静思考期   

2020-07-20 09:58:14 《学知报》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齐心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考验,社会大众从最初的紧张焦虑到目前的科学防疫,复工复产、正常生活也逐步恢复。教育界也经受了考验——“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方式的大力推广,基本保障了各年级正常的学习进度;各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也基本保障了应届毕业生毕业及就业的有序展开。这,展示了中国教育的能力。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上下齐心抗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考验,社会大众从最初的紧张焦虑到目前的科学防疫,复工复产、正常生活也逐步恢复。教育界也经受了考验——“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方式的大力推广,基本保障了各年级正常的学习进度;各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也基本保障了应届毕业生毕业及就业的有序展开。这,展示了中国教育的能力。
 
  其实,教育还有一种能力应该展示——疫情在给各级各类院校带来防疫抗疫压力的同时,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应该对照疫期前后面临的问题,研究师生疫期学习的种种情况,发现并冷静解决这些问题;或者至少调整思路,做好解决问题的种种准备。
 
  换言之,疫期,也可以是教育的冷静思考期。
 
  疫情期间,在参与停课不停学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中小学生的家长们既感受到自己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带来的压力,也多少体会到一种难得的轻松——不必每天上午7点半(甚至更早)紧紧张张送孩子到校、下午两三点又张罗接孩子放学和送去辅导班,上下班高峰的交通拥堵不再让家长焦虑,而很多孩子也难得地能够早上睡到自然醒;没有了各种课外班,防护得当的孩子们,也能在作业之余和小伙伴们在小区和开放的公共区域游戏、玩耍。上课时间、做作业时间可能减少了,但是孩子们的成长并没有减少,有学习也有游戏,长知识也在长个儿;而难得的家务活动,也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思:疫情之前, 要求孩子必须每天7点半(甚至更早)到校,加之作业压力、考试压力,造成家长、孩子普遍睡眠不足和教育焦虑,这些是否必须、是否值得?在疫期之后,是否可以有所改变、有所纠正?
 
  同样是线上的“停课不停学”,职业院校在经受普通学校面临的课程在线化的诸多压力之外,还经受了与普通学校不同的压力——职业院校的绝大多数专业还必须要动手实操,线上网课达不到实践训练的效果,即便VR也不可能产生手眼脑协同的实体感。大多数职业院校只能把理论学习集中到线上阶段,实习实训留待疫期后补齐。笔者认识的一位酒店专业老师就曾大倒苦水:她本学期教授的是调酒课。按照正常教学安排,这门课都是在实训室里完成。老师示范,而后学生动手从依葫芦画瓢到自己创新。受疫情影响,这门课改在网上进行,又不太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购置像实训室里那么齐备的酒水和器材,着实让她伤脑筋。而到企业实习时间的减少,企业招聘规模的降低,也提醒职业院校必须要思考这样的问题:疫情之后,我们应该怎样未雨绸缪,或者有没有可能把专业理论学习与实习实训有效甚至高效在线化?非常时期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教学手段,如何与疫后的常规化教学无缝衔接?
 
  本科院校也面临一些尴尬:受疫情影响,部分专业的学生或者导师按防疫措施要求无法到位,部分高校实验室处于半停甚至全停状态。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特别高的实验室,比如生物类、作物类等必须连贯完成的实验来说,人员的捉襟见肘,大大降低了实验进度,在国际学术竞争的现实中,这无疑也是高校必须严肃冷静对待的大事:如何在国家防疫要求之下,建立符合本校各专业要求的防疫制度、核酸检查制度、人员配置和保障制度?其实,这也是高校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此外,对于大中小学都会面临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教师从线下教学到线上授课的转型等共性问题可否众智积力、资源共享?
 
  疫期的教育,事无巨细都面对着防疫抗疫的压力、校园安全的压力、正常教学的压力。压力之下,更需要院校深想想、多试试——我们应该怎样面对疫情下的教育生活?我们应该怎样冷静积累疫后教育生活的新经验?
 
  希望我们在疫期所遭遇的教育现象和难题,带给教育界更多的收获和思考,成为疫后我们改进完善教育的推动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