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案例成果 >

基于SPOC& POA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研究

2022-11-05 19:47:20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徐琼
分享到:
高职大学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任务。文章通过解读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相关研究,分析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缺失的原因,结合课程自备的功能与条件、SPOC的优势和POA的育人理念分析实施基于SPOC& POA的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并对实施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课外活动与实践展开研究,探索有效路径践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0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做出重要指示:“高校思政工作要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之根本问题”[1]为高校思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和重要遵循。
 
  高职大学英语是高职生与国外思想文化碰撞最为激烈、最易受外来思潮和文化影响的课程之一,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然而,高职生普遍比较自我、协作意识和自控力弱、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低、抗挫和辨识力差、价值观多元化。在他们角色转换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高职大学英语没有发挥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用分离、中国文化失语、思政功能缺失现象[2]。因此,急需探寻有效途径提升教学效果和发挥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和主战场作用,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协同价值引领。
 
  1 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相关研究
 
  探寻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应了解其内涵和相关研究,把握改革方向。
 
  1.1课程思政内涵
 
  课程思政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课程体系的显性特征和内在要求。它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认为大学的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政教育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也是一种课程观,需要高校教师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课程目标,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突出价值引领,重视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网络运用的统一,有意、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和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3]。
 
  1.2相关研究
 
  在中国知网输入主题“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和“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搜索到文献各为6139篇、236篇和64篇。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是当前热门主题,成果数量快速增长;研究主体和对象主要是本科院校,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集中在可行性、有效策略和路径探究的理论层面。高职院校相对滞后,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更显不足。表现为:①成果数量规模不足、质量水平低下(仅2篇核心)。②选题注重宏观探讨,轻视微观深描。仅有10篇从护理英语、机电英语等微观视角探讨课程思政,却不深入。③研究方法多是教学改革的某方面的浅层思辨和经验总结,缺乏系统性。④研究内容有侧重和片面性。如结合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或对融入思政教育可行性分析等。因此,结合高职大学英语现有教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网络信息开展课程思政有效路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缺失的原因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缺失,究其原因主要为:①院校没有做好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和建立常态化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及评价机制,教学团队没形成合力。②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处于理论探讨、可行性分析和初步摸索中,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③现有教材缺乏中国文化和思政元素,西方元素过多,其意识形态、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削弱了学生母语认同感和文化自信。④英语教师缺乏思政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不够,思政意识缺位。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重语言轻能力、母语文化输出缺失[2],导致了学用分离、中国文化失语、思政元素融入生硬,课程思政功能缺失。因此,探索有效途径凸显高职大学英语立德树人的时代价值迫在眉睫。
 
  3 实施基于SPOC& POA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高职大学英语自备了课程思政的功能和条件,SPOC能为课程思政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产出导向法(以下简称POA)的育人理念又与课程思政高度契合。因此,实施基于SPOC& POA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是可行的。
 
  3.1高职大学英语具备课程思政的功能和条件
 
  高职大学英语是承载中西人文知识涵养学生三观的文化课、训练学生技能的实践课和拓展学生国际意识的外语课[4]。作为通识必修课,学时长、覆盖面广、与学生接触时间早,且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教学内容多元,兼具人文性、工具性和隐性教育功能。既能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求同存异,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又能在学习中西典范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教育;并通过文化对比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这些内在属性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供了多维学理依据和可行性。
 
  3.2  SPOC能为课程思政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
 
  国内外研究实践证明,SPOC规模小、针对性强、交互性好、能突破时空限制。SPOC混合教学可以将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教师可以借助SPOC平台和技术支持丰富教学形式和活动,及时更新充实教学内容,监督、检查和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实施形成性评价、个性化指导,并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 [5]。SPOC即有利于优化教学、提升教学完整性和深化探究学习,又能提高课程思政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3.3 POA育人理念与课程思政高度契合。
 
  POA是文秋芳基于Krashen输入假说和Swain输出假说创建的本土化教育理论,主张“输出驱动-输入促成-输出评价”新流程和倡导“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全人教育”理念,让学生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能有效解决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弊端,让学生获得产出体验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2]。该理论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大量研究也验证了POA能提升教学效果和实现有效育人,可为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4 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
 
  面对新时代、新环境和新要求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高职大学英语实施课程思政应坚持以下原则。
 
  4.1坚持科学性,自然融入
 
  课程思政要坚持科学性。首先,要符合语言知识的逻辑结构,遵循课程特点和规律、学习者认知和思维发展规律,精选教学内容,挖掘课程知识内隐的文化属性和精神品格,有机融合[6]。其次,在教学中展开课程思政时要自然地融入、呈现和浸润,在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提升能力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完成知识内化与价值引领。
 
  4.2 注重时代性,与时俱进
 
  随着全球经济化、文化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这对高校教育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与时俱进”的新要求: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有意识地选用充满时代气息、反映主流思想的鲜活语料和典例,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触摸新时代的脉搏,感受新时代的气息,感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与使命。
 
  4.3 强化民族性,传承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质,需要通过教育进行传播、传承,促进文化认同[7]。因此,在教学中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增强其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美德的责任感,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4.4 把握适度性,有效育人
 
  课程思政还需把握适度性。即调整课程标准、目标和内容的力度要适度,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要恰当,改进的评价方式要适用。课程内容即要反应语言知识主体文化,又要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教学方法和策略能恰当地融知识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为学生参与式、自主式和探究式学习创造机会,合理地评价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而不是无度的、灌输式的、生拉硬拽地思政教育。
 
  5 基于SPOC& POA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的具体指向,课程内容是课程实施的载体,教学模式是课程的实现形式,课程评价是课程诊断方式和完善的依据[8]。实施基于SPOC& POA的课程思政需要对以上各方面进行调整,多维并举,创新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5.1 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设计,“全员”参与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课程、重点在思政、关键在教师、重心在院系、成效在学生[9]。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能否有效推行,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全员参与。一是,英语教师和思政教师在院系引领协同下形成合力,商榷融合语言知识、职业能力和价值引领的三维融通教学目标和思政点。二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做好整体和单元设计,创新教学。坚持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和学用一体的教育理念,发挥SPOC辅助功能和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双线协同并进,围绕单元主题和教学模块设计实践项目任务,依据POA教学流程分解任务。多元立体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三是,帮助学生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和意义,唤醒其内心的思想认同,成为课程学习的积极合作者。
 
  5.2展开立体教学,聚焦价值引领,“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参与度和获得感是衡量课程思政效果的“金指标”[10]。需要给学生者创造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条件与机会,在应用语言解决问题和交互中实现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促进知识和品德的内化[11]。因此,依托SPOC,通过线上预学、线上线下联合研学、线上拓展练学、活动与实践将课前、课中、课后、课外各环节串联起来展开立体教学,全过程融入课程思政。
 
  5.2.1课前思维导入,提高主动性。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思维导入,牢牢抓住树立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的阵地。在SPOC发放单元导学单、任务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预学,清楚学习目标、重难点和实践项目任务,通过观看微课、精选素材、知识链接,了解主题思想和知识背景,学习基础性知识,做好知识激活、文化储备、自主预热和自我评估,提高学习主动性。
 
  5.2.2课中引经据典,促进思辨性。
 
  课中,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以评促思”、线上SPOC和线下课堂双线并进联合研学的方式,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筑牢课程思政“主阵地”。通过预学答疑点评、分解产出任务、创设语言情境、促成任务深化、在线课堂随测、小组专题研讨、成果展示内化、学习效果评价展开有效教学。利用生活中或古今中外典例结合教学主题激励和教育学生,并通过对比和分析鉴别中西文化、制度、价值和道德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认同, 增强文化自信。
 
  5.2.3课后拓展反思,增强探究性。
 
  课后,在SPOC发布任务:个人语言任务(基础语言知识检测)和拓展任务(学习反思或针对新教学目标结合时事或中西文化对比的开放性思辨讨论),团队交际任务(完善项目成果)和挑战任务(围绕思政或职场主题收集资料或创作作品)。引导学生在完成进阶分层任务的过程中,强化知识,延伸课堂教学效果,关注时事和了解中西文化,通过反思、评价和创作,升华思想,增强探究性。
 
  5.2.4课外实践激励,调动积极性。
 
  课外,为了促进课程思政的持续性,积极开展思政主题相关的课外活动,将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参与和获奖以奖励积分的形式纳入课程考核中,激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进行更多的语言输出,促进品德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5.3多维并举,配套联动,“全方位”渗透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要取得育人效果,还需拓展育人维度,在内容、空间、方式方法上实现全方位渗透。
 
  5.3.1整合凝练教学内容,守住思政本源。
 
  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是整合凝练教学内容,守住思政本源。首先,依据三维融通的教学目标和思政点,凝练教学主题。接着,从China Daily,CGTN,Twenty-first Century、网易公开课、Ted演说、纪录片等渠道收集有助于培养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的中国传统文化、古今中外典例、热点和新闻、习近平热词等教育素材。然后,围绕主题,在听说、读、写模块找到契合点,将教材内容和思政素材有层次、渐进地整合,确保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知识性和思政性。
 
  5.3.2创新活用方法手段,融通教育教学。
 
  思政教育关注学生成长的自然性,需要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教育渗透地自然而然。因此要重视教学理论、方法和策略的综合研究和创新,融通教育与教学。展开基于SPOC&POA的课程思政,一方面,依托SPOC平台和技术支撑,设置线上活动、研讨区和主题专区,具化POA教学流程,将SPOC线上自学和线下课堂教学联动互补,创新融入方式。另一方面,利用热点问题、社会现象等引领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活用教学方法。在产出导向和任务驱动下,引导学生抢答、游戏、头脑风暴、文化对比、讨论、反思、辩论、角色扮演、励志演讲、汇报展示、典例分析和主题体验。
 
  5.3.3拓展丰富课外实践,促进品德内化。
 
  隐性教育要以隐性课程、文化活动和环境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在体验、分享中养成价值观、理想信念。课外隐性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通过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融入渠道。如结合时事热点和人文现象开展写作、口语、书法、演讲、海报设计等比赛和思政作品创作,鼓励学生兼职、参加献血、三下乡、义工等志愿者活动,利用SPOC推送优质素材,弘扬人文精神、职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传递正能量,培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5.3.4优化完善评价体系,重视思政导向。
 
  教学评价是课程诊断方式和完善的依据。基于SPOC&POA的课程思政对学生学习进行多维立体地综合评价,过程性评价(平时40%+期中20%)和终结性评价(40%)相结合,强调评价结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估策略多样化、评价方向思政化。其中,平时包括线上学习、课堂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由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组内+组间)、教师评价、软件评价组成多元评价。即考核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学习态度、协作意识、线上活动、任务完成度,又给予优秀作品、课堂竞赛、思政主题汇报与作品创作、参与比赛等奖励积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评价的客观性、有效性和导向性。
 
  6. 教学实践启示
 
  教学实践证明了基于SPOC&POA的课程思政的路径是有效可行的。第一,SPOC提供的多模态化、立体化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交互性、自主性、互动性、探究性学习,学习变得有趣味性、挑战性和自适应性。有效地辅助并延伸了课堂教学,改善了师生关系。第二,POA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和育人效度,促进了学生知识和品德内化,提升了解决问题、思辨、协作等能力。第三,教学评价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肯定和激励了学生,提高了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但还存在不足,还需不断优化完善路径各环节,提升教师育才育德能力;加快融入思政元素的教材编写等。
 
  7 结 语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大学英语承载着立德树人的使命。实施基于SPOC&POA的课程思政需要遵循“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适度性”原则,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设计与方法、优化评价体系、拓展活动与实践,展开立体教学,践行三全育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2016-12-09.
 
  [2] 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 现代外语,2017(3):348-438.
 
  [3] 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 思想理论教育,2017(7):10-14.
 
  [4] 杨修平.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据、现状与路径[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8):36-41.
 
  [5] 王娜. 基于数字化平台写作动机与能力实证研究[J]. 外语电化教学,2012(3):36-41.
 
  [6] 成矫林. 以深度教学促进外语课程思政[J]. 中国外语,  2020(5):30-36.
 
  [7] 重视传统文化的民族性http://www.sina.com.cn人民网-人民日报
 
  [8] 胡军. 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外语课程生成路径研究[J]. 职教通讯,2019(2):30-34.
 
  [9] 李国娟.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 中国高等教育, 2017(23).
 
  [10] 卢黎歌. 课程思政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挖掘三重逻辑[J]. 思想教育研究,2020(5):74-78.
 
  [11] 李佐. 高职大学英语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1):76-86.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SPOC& POA
 
  XU Qiong
 
  (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Hangzhou 311112,China )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has undertaken the important task of educating students with proper moral as a key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ath to fulfill total education,process education and all-round education, the essay not only interprets the connotation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wh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bs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SPOC& POA by combining the function and condition of the course, the advantage of SPOC and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POA but also researches the implementation principles,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design,teaching methods, evaluation system an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practices.
 
  Key words:POA;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作者简介:徐 琼 (1971一),女,浙江龙泉人, 副教授,主要从事公共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改革。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