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大国名匠 >

【大国名匠】系列之刘更生:游走榫卯间

2022-05-27 11:03:52 中国工人 记者:白原远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讲究榫卯结构,刘更生最先跟着师傅学习的就是“开榫”和“打眼儿”。第一次给木头开榫时没有经验,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眼儿,师傅抬手就是一巴掌。也正是这一巴掌点醒了他,让他明白,做个好木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以心琢物,以技传世
 
  几十年间
 
  刘更生在对木艺制作的
 
  潜心钻研和孜孜求索中
 
  守候着人与时光的永恒对话
 
  左手握凿,右手持锤,经过一阵“叮叮当当”的敲打,一根木条就被凿出了一个规整的方形凹槽。把做好的榫头插进去,两块木构件之间严丝合缝,不用钉,不用胶,扣合严密。
 
  这就是中国古代家具中木构件的主要连接方式——榫卯。
 
  北京金隅天坛家具股份有限公司龙顺成公司工艺总监、“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痴迷榫卯,已半个多世纪。
 
  刘更生出生在北京珠市口附近的鲁班胡同,这一胡同名字也印证了他这一生。18岁那年,刘更生接了木匠父亲的班,进了有着160年历史的京作宫廷家具老字号“龙顺成”,当上了学徒。
 
  京作硬木家具的制作讲究榫卯结构,刘更生最先跟着师傅学习的就是“开榫”和“打眼儿”。第一次给木头开榫时没有经验,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眼儿,师傅抬手就是一巴掌。也正是这一巴掌点醒了他,让他明白,做个好木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从那以后,别人下班回家休息,刘更生就背着一大包废旧木材回家练习。下锯、凿孔、雕刻……有时候,木头的毛刺扎进肉里生疼,他也不急着拔出来,继续埋头干活。吃饭的时候,两只手肿得跟馒头一样,连筷子都拿不了。“手被扎那是钻心的疼,当时脑海中闪过放弃的念头,但转念一想,我不能给父亲丢脸,也就硬撑过去了。”
 
  从选材到划线、开榫到打眼、雕花到组装、打磨到烫蜡,这些简单的动作被刘更生重复了成千上万次,细微的技艺便镶嵌进了他的骨髓里。
 
  经他手精雕细琢的家具,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变得鲜活生动起来。2021年4月,天坛家具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生活家具供应商”,刘更生所在的龙顺成公司承担了435件红木家具的制作任务。
 
  一件红木家具的诞生需要经过设计、制材、木工、雕工、烫蜡5大工序和100多种小工序,刘更生带领着团队加班加点,最终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将部件尺寸标准由原来误差范围±0.5mm,缩减到误差范围±0.25mm,平整度、表面光泽度标准都比之前工艺标准有所提升。这一件件凝结了刘更生心血的红木家具,最终被摆在冬奥会场馆,向世界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除了制作新家具,刘更生还有一个绝活,那就是修复古旧家具。“就好比一个医生,把病人残碎的肢体重新拼接起来。”刘更生说,古旧家具的修复,最高境界就是修旧如旧。
 
  曾有客人带着几麻袋木头残件上门,大大小小足有上百件,刘更生花了大半年时间,对上百个残件做了无数次排列组合。最终,一张乾隆时期的透雕龙凤牡丹图案的圆形紫檀包厢转桌,在他手中完美重生。
 
  得知自己当选2021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后,刘更生说:“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它属于160年来所有在龙顺成工作过的匠人。”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不再单指木工。而刘更生,却用半辈子的时
 
  间,把“匠”回归到了字的本意。
 
  眼下,刘更生正在将自己40余年的技艺,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学徒,使京作家具制作技艺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中华瑰宝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