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 > 三教改革 >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路径

王莉

2022-01-22 20:45:48 (节选自《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6期)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始终以“三全育人”作为教改的出发点,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教育的办学方向,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宗旨服务。“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使高职教学回归到教育的本真和初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的教育环节,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

  (一)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的认知意识,还原教育的根本宗旨
 
  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始终以“三全育人”作为教改的出发点,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教育的办学方向,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宗旨服务。“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使高职教学回归到教育的本真和初心,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社会实践的教育环节,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的教学之中。
 
  正如习近平强调的那样“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同时,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既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时代需求更是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师资培训,教师是“课程思政”理念的践行者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体,是“三教”改革的关键。“三教”改革的核心和首要任务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思想意识、政治站位的提升和育人观念的更新是重中之重,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训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行教师“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培训平台和灵活机制,一方面积极引进企业高端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走进大学讲坛,同时将高校教师送出去,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使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操守教育相结合。
 
  (三)积极推进教材改革,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
 
  教育元素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先决条件教材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载体,是高职院校实现教书育人职能的重要依托。高职教育因其实践性、应用性的特色,在教材上更注重实践技能的传授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的改革上,首先,要注重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引领,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实践环节中要渗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敬业爱岗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不苟的精进态度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其次,在教材改革上要凸显现实操性和技能性,体现工学结合和教学做一体化的专业特色,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案例和教学项目、构建立体化、动态化的教材和教育资源体系。
 
  (四)因材施教、因课施教、因需施教,有针对性地将“思想教育元素”无缝衔接到知识传授中
 
  教学教法的改革是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根本手段。教法是“三教”改革得以实现的路径和方法,教师和教材的改革最终都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去实现。教法改革,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在高职院校的“三教”改革中,首先,要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深入到专业技能课堂中去,要“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播中实现价值引领”,需要“无缝衔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其次,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模式,可以采用项目式、情景式和模拟式教学方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和创造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及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
 
  (五)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统筹管理,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是实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保障
 
  在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的实践中,高职院校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至关重要。高校首先应将“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贯穿到“三教”改革的始终,做到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不迷失,将“三全育人”的思想融汇在教育教改的各个环节;其次,紧紧结合社会和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围绕着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创新的角度和科学的态度,与时俱进地加大“三教”改革的力度;再次,“三教”改革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改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确保“三教”改革成果的根本保障。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