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四维对接 六向支撑 双轨评价 成都纺专打造人才培养新体系

2022-01-21 15:06:24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从专业适应性、课程含金量、考评精准化三个维度出发,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构建了“四维对接、六向支撑、双轨评价”人才培养新体系。

  MVE网成都讯(通讯员:王诗倩)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从专业适应性、课程含金量、考评精准化三个维度出发,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构建了“四维对接、六向支撑、双轨评价”人才培养新体系。

 
  分层递进、分类培养,构建“四维对接、三类培养”课程体系
 
  学校以“分层递进式改革”和“分类专业化培养”为机制,以“完善专业(群)机制”和“实施课堂革命”为抓手,构建“四维对接 三类培养”的课程体系,集中优势打造一流专业、一流课堂和专业标准、育人模式的“双一流双输出”,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双素双能”持续提升。
  一是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学校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成立专门的专业(群)指导委员会,联合第三方机构探索构建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对标产业发展上、中、下三个环节,从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发展适应性、产业效益支撑力等6个方面出发,对专业(群)定期开展评估,引入专业退出机制和自诊机制,实现专业建在产业链上,让专业“精”起来。
 
  二是实现课程标准与技术标准对接。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将生产技术标准、证书考核标准、质量检测标准、效益管理标准等纳入课程标准设置,重构符合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和高职学生认知规律的模块化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定位和人才类型,设计开发了“科研项目”课程包、“非遗技艺传承” 课程包、“生产项目”课程包等,实现教学环境和职场模拟相结合、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职技提高和素养提升相结合,让课程“实”起来。
 
  三是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重点围绕“1+X”证书试点,对标生产项目或训练项目开展以项目化教学为主,VR虚拟再现的情景式教学、企业师徒式授课的学徒制教学、线上线下资源整合的混合式教学等为辅,开展“1+N”教学模式改革以及校企活页式教材研发,实现VR教材与实践教学的双向互动,目前,专业核心课项目化教学覆盖率已达100%,让教学“活”起来。
 
  四是实现课堂设计与岗位需求对接。围绕“悟、磨、浸、思、拓、创”六字主题打造六大课堂:校企联合,打造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主课堂;赛训一体,打造磨练技艺提升水平的竞赛课堂;深入一线,打造生产情景沉浸体验的实践课堂;翻转互动,打造教师答疑学生反思的网络课堂;素质拓展,打造“劳动+”素质培养特色二课堂;培育孵化,打造研发创新领航发展的双创课堂,学校通过全方位一体化的整合推进,让课堂“亮”起来。
 
  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课堂的四维对接,重构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采用“导师+科研助理”“校企合作双元育人”“大师+学徒”的方式,分类培养创新型、技术型、工匠型人才。
 
  共建共管、共育共享,构建“四级联动、六向支撑”资源体系
 
  学校坚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理念,构建政、校、行、企、国际五方协同,理事会、校企合作办公室、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产业学院四级联动的校企合作育人体系。学校与宜宾市政府、屏山产业园、丝丽雅集团携手共建“一城一校一园一企”产教融合基地,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四川省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雷迪波尔服装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四川大学等高校联合建成国家级职教集团“西南纺织服装职教联盟”,与丝丽雅、吉利等大型企业合作建立纤维新材料产业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富纳产教融合学院等产业学院,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4个,组建企业订单班17个,设立奖、助学金60余万元,构建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建设培养条件、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五共”机制,建立了实践基地、竞赛基地、智慧平台、素质教育中心、研发平台、双师队伍等六向支撑的资源体系,通过“校企共建、双元培养、双向兼职”,实现了“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
 
  一是建立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学校集中打造央财支持的“智慧服装”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集数字化时尚文化创意、数字化装备与制造、数字化管理与营销功能产业链流程与一体的纺织服装西南示范基地;重点建设纺织新材料、环境监测与控制2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现代纺织技术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电梯VR省级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实现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建立赛训一体竞赛基地。建成成都市服装设计与工艺技能竞赛中心,校、政、企三方合作共建正保创业学院,近三年承办省级大学生技能竞赛近20项,承办国家级行业协会技能竞赛40余项,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培训32期。
 
  三是建立智慧教学支撑平台。建成智慧教学中心,网络教学平台、智慧教室、云桌面等硬件和软件全面升级,现建成虚拟实训室16个、在线开放课程100门,主持和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6门,被评选为数字校园示范校,极大的助力了教学模式改革。
 
  四是建立“成纺青年”素质教育基地。建立“成纺青年”素质成长平台,包括“劳动+课堂”“劳动+实践”“劳动+志愿服务”“劳动+创新创业”四个素质培养板块;建成“四馆两中心”,被评选为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五是打造研发创新平台。建立大师工作室6个,其中蜀绣中心被评选为省级大师工作室;筹建新型纤维材料研发中心、医护类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特种工装印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纺织服装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9个,中欧时尚设计中心、一带一路非遗创意营等创意设计平台3个;设立科研助理岗30余个,师生联合开发产品40余项,为企业带来产值900多万元;学校成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第一批研学旅行教育试点单位。
 
  六是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台《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构建校企人力资源共培共享内育平台和企业实职锻炼、跟岗访学外育平台,派出31名专业课教师赴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实职锻炼,建成教学创新团队15个、科研社会服务团队14个、技术技能团队5个,双师型教师占比达53%,双师素质教师占比达85%。
 
  精准评价、全面发展,构建“过程监控、多元评价”考核体系
 
  学校制定学生个人考核评价体系,将学生考核划分为“基础性素质指标”考核和“发展性素质指标”考核,包含“学习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人文艺术能力”“行为自律能力”8个量化要素,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成长计划,并定期对指标进行预警、对计划进行调整,形成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及时反馈和过程监控,构建“合格大学生”“良好大学生”“优秀大学生”成长阶梯。
 
  学校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组织“校内教师+企业技术指导+学生自评”等多个评价主体,开展“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维度的评价;结合“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将课堂成绩、创业实体、竞赛获奖、技能证书等纳入学分制,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实现对专业、课程、学生的个体数字画像。
 
  通过“四维对接、六向支撑、双轨评价”人才培养新体系建设,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有效推进校企深度互动协同育人,有力推动教学质量提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021年,全校学生获得国家级等级奖19项、省部级奖288项,毕业生报考专升本录取比例达到77.7%。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