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职教网讯 >

走进非遗|“活在当代的文化”——茶百戏专场(一)

2022-04-12 13:18:05
分享到:
咖啡拉花想必大家都见过,本以为现代的人真是厉害,能用咖啡在杯子里画画。直到看到茶百戏,才发现古人更是泥嗨,早在千年前古人就发明了这种用清水作画的技艺——茶百戏。

  咖啡拉花想必大家都见过,本以为现代的人真是厉害,能用咖啡在杯子里画画。直到看到茶百戏,才发现古人更是泥嗨,早在千年前古人就发明了这种用清水作画的技艺——茶百戏。

 
  茶百戏又称水丹青、分茶,典籍出自宋代陶谷《荈茗录》:“茶百戏……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
 
  茶百戏是以研膏茶为原料,用透明的清水使茶汤幻变图案的独特技艺,不同于咖啡拉花采用咖啡和牛奶的不同颜色进行叠加,茶百戏既可通过汤瓶注汤又能用茶匙加水在茶汤上作画。茶百戏始见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深受皇帝和大批文人(如陆游、李清照、苏轼、杨万里等)的推崇,武夷山的历代名人如宋代白玉蟾、朱熹的父亲朱松、其老师刘子翚等,众人甚爱分茶,也留下了许多关于点茶、分茶的诗词歌赋,但茶百戏至清代后几近失传。


  研膏茶(绿茶类)幻变的茶百戏图:武夷山玉女峰


研膏茶(绿茶类)幻变的茶百戏图:武夷山三姑石


研膏茶(绿茶类)幻变的茶百戏图:连年有余


研膏茶(绿茶类)幻变的茶百戏图:双飞燕


研膏乌龙茶汤幻变的茶百戏图:虎虎生威


研膏乌龙茶汤幻变的茶百戏图:相伴一生
 
  茶学专家章志峰历经二十多年史料考证和大量科学实验,于2009年抢救性恢复了茶百戏技艺,2013年1月茶百戏技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茶百戏是我国珍稀的文化资源,是再现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重要历史见证。2010年茶百戏已列入武夷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7年正式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章志峰老师恢复茶百戏文化之前,没有茶百戏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也没有人知道茶汤是如何幻变出图案的,一百多年来茶百戏一直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中。章志峰通过二十多年不断研究,终于抢救性恢复了这一中华珍贵文化遗产。

  章志峰老师作画
 
  章老师说:“我们在2009年恢复茶百戏后,作为对比,2012年也尝试在白色茶汤上用茶膏作画,由于这种方法和宋代点茶无关(更不是茶百戏),为避免混淆此后摒弃不再使用。当然,如将这种叠加涂抹作画冠上“点茶”、“茶百戏”,对外公开宣传就属假冒,因为宋代并没有这种做法。宋代只有用清水幻变图案的技艺--茶百戏,清水幻变图案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茶百戏作品的主题只会比底色更浅、变白。茶汤涂抹画的方法和效果不需用茶,用任何有色差的两种物质都能实现,如在面粉糊上用茶膏、咖啡液上加牛奶、玉米糊上加菜汁等。这种茶汤涂抹画既没有任何史料依据,也不具备宋代文化特征,如用茶汤涂抹画对外充当宋代点茶和茶百戏宣传,从本质上歪曲了中华文化灵魂,会让公众对中华宋代文化认知造成误导,对非遗茶百戏的正确传承造成极大伤害。”

  2012年茶汤涂抹画(仿咖啡拉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传承非遗文化基因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说起文化传承,章老师无奈表示,近年,一些人不负责任的错误传播造成了公众对中华点茶、茶百戏认知的误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四、第五条明确规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正确宣传、大力弘扬,避免公众对点茶造成错误的认知。现如今茶百戏走进校园,在许多院校设立茶百戏教学项目、设立传承人工作室,同时也对职校教师群体进行培训,将这一非遗文化带入课堂,让非遗文化积极影响年轻一代。

  章志峰老师进行茶百戏授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在多次调研活动中考察非遗项目、购买非遗产品,与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鼓励他们把非遗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更为将更多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大众展现,MVE网现以“茶百戏”为第一篇章开启“非遗专题”,结合职业教育、思政教育,向大家介绍更多有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让保护传承的观念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做到慎始如终、慎终追远,涵养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希望您持续关注。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