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院校动态 >

侧记 | 从实训室到人民大会堂:这对师生用技能点亮人生

2025-05-05 17:05:25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戴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而她的学生、优秀校友李子禹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MVE网唐山讯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师戴琨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而她的学生、优秀校友李子禹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们二人是如何从各自岗位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会师”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对师生的动人故事。
 
  扎根职教沃土:戴琨的匠心与坚守
 
  作为一名执教28年的职业院校老师,戴琨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她主持、参与完成了教育部、省市级教科研课题32项,获得PCT国际发明专利授权4项,国家专利授权16项。她担任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负责人,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4年,她更是荣获了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在职业教育改革实践中,戴琨与团队将新技术、新工艺深度融入教学,创新实施“模块化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她带领团队开发情境化教学案例,将智能技术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真实项目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让课堂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2023年3月,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验收进入倒计时,戴琨因意外摔伤膝盖,医生严肃告知要静养三个月,她却坚持坐着轮椅到校继续工作。白天在实训台前指导学生调试机器人参数,深夜伏案逐帧优化教学案例,她的膝关节因久坐肿胀得比护膝还粗。三个月后,当团队以省内唯一"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级验收时,她的膝盖却因过度劳损导致永久性损伤。
 
  戴琨始终将技能大赛作为育人“练兵场”,她带领团队将竞赛标准转化为课程标准,在培养的学生中,有3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1人获“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她的坚持付出和努力,为学校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戴琨与李子禹合影留念
 
  匠心传承育才:李子禹的逆袭之路
 
  在2014年秋季新学期的实训课上,戴琨注意到了总留在实训室加练的少年李子禹。当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在李子禹的操作下流畅运转时,戴琨老师看见了他眼里的光。课后,她的一句“想不想把兴趣变成专业?”的询问,开启了这段师生携手追梦的旅程。
 
  戴琨结合李子禹的专长特点,为他制定了系统的培养方案。从夯实基础理论到参与企业实践,每个学期都设置了明确的技术提升节点。她联系合作企业引入产教融合中的真实生产案例,让李子禹在模拟生产线的实训环境中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
 
  然而,成长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李子禹顺利完成首阶段工业机器人编程任务后,他在2016年参加了机器人安装与调试大赛,获得了三等奖。初次参赛就斩获奖项,按说是一件值得欣喜和自豪的事情,李子禹却遗憾没有取得最好的成绩,便将自己的不甘告诉了戴琨老师。戴琨鼓励他:“困难是技术成长的刻度尺。”师生俩在控制台前多次复盘比赛细节,找准弱项进行苦练,将薄弱点化作新的成长点。教育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己的光。而师者的使命,就是守护这些光芒穿越迷雾,直至照亮属于自己的星空。
 
  此后的时光里,实训室的灯光见证着李子禹的蜕变。戴琨的教案上增添了许多针对性的批注;李子禹在操作台上一遍遍练习,实训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蓝黑笔迹覆盖了全部空白页。一年后,李子禹再次参加该项比赛,勇夺一等奖殊荣。
 
  2018年初,学校组建全国技能大赛集训队,李子禹作为种子选手入选,展开为期两个月的封闭训练。期间,戴琨等指导教师和李子禹一起根据竞赛规程自主设计出百余个针对性训练方案,完成上千次PLC编程模拟操作。这种训练模式使李子禹在选拔中脱颖而出,最终组队参加“2018中国技能大赛-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生产与管控”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两项赛事,均以精湛技艺摘得全国一等奖桂冠。
 
  2019年5月,李子禹通过严格选拔正式入职中车集团唐山公司,从技能竞赛冠军转型为智能制造一线技术骨干,开启了产业报国的新征程。

戴琨在机器人产业学院指导学生
 
  智造报国征程:李子禹的辉煌成就
 
  入职中车集团唐山公司后,李子禹投身机器人侧墙焊缝自动打磨岗位。他白天学习工艺规程,晚上查阅技术资料,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系统指令与参数。通过一周近千次的反复调试,他将车体大部件打磨误差精准控制在0.2毫米。这份钻研精神引起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劳动模范张雪松的注意。在“导师带徒”签约仪式上,张雪松将这位年轻人收为亲传弟子,系统传授机器人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助力其快速成长为同龄人中的技术尖兵。
 
  2020年,国内首个“350公里高速动车组侧墙智能打磨机器人”项目启动。设备调试初期,李子禹敏锐发现机器人智能打磨系统存在关键性误差,直接影响生产质量。在张雪松支持下,他带领团队通过数百次试验,成功破解激光扫描基准偏差与模板匹配难题,将焊缝打磨平面度精度提升40%,为高速动车组智能化生产树立新标杆。入职以来,他成功破解高速动车组车体生产中70余项关键技术瓶颈,被工友亲切称为“95后高铁侠”。
 
  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舞台见证了他的飞跃。2020年11月,他斩获第三届“唐山工匠”职业技能大赛冠军;12月带队夺得河北省维修电工团体一等奖,荣膺“河北省技术能手”“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备战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时,面对陌生的数控机器人平台,他带领团队日夜攻关机器人跨平台编程技术,最终从全国529名高手中突围,斩获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全国第五名,获评“全国技术能手”。

李子禹在工作岗位上作业
 
  产教融合:职业教育赋能青年人出彩
 
  戴琨和李子禹的故事,是职业教育赋能青年人出彩的生动写照。在唐山这座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唐工大敏锐抓住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机遇,与唐山高新区共建省内首个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学校整合校企资源组建“双师型”科研团队,戴琨带领团队创新推行“车间即课堂”实践教学模式,将真实企业项目转化为教学案例。面对机车车辆闸瓦自动漆线控制系统研发难题,戴琨率团队驻扎生产现场月余,主导完成上百组数据核验与程序迭代,最终实现漆线毫米级精度控制;在开发AI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过程中,唐工大创新推出“校企双导师制”,邀请企业工程师与院校教师联合指导,戴琨带领教师团队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攻克了复杂曲面缺陷识别技术瓶颈,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多条智能化产线。
 
  唐工大党委书记李金生表示:“学校始终将产教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并转化成师生成长的催化剂。产教融合实践不仅打通了教育链与产业链,更让师生在真实产业生态中实现能力跃升。这种教与学的同频共振,让教师突破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让学生找到人生出彩的‘坐标系’,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构建起师生共同成长的生态圈,让唐工大真正成为孕育匠心、传承匠艺、成就匠才的沃土,绘就职业教育最动人的育人图景。”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机器人产业学院实训区
 
  戴琨和李子禹的故事告诉我们,职业教育同样能够成就精彩人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有梦想、有技能、有坚持,就能够在职业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光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照片由学校提供)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