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知行书院红色书屋里气氛热烈,一场围绕 "一站式 "学生社区治理的辅导员沙龙正在进行。

活动现场
(文/刘俊仁 通讯员/王飞龙)"学生宿舍电器安全隐患怎么根治?"" 不同学制学生的就业焦虑如何精准疏导?"......
6月17日下午,新乡职业技术学院知行书院红色书屋里气氛热烈,一场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的辅导员沙龙正在进行。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张劲松带领20余名一线辅导员围坐成圈,把工作中遇到的"堵点""难点" 摆上台面,在思想碰撞中寻找破解之道。这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正是该校以党建为引领,创新学生服务模式的生动实践。
把 "会议室" 搬进学生社区,问题摆上台面聊
红色书屋的长桌上摆满了辅导员们带来的"实战案例":有的笔记本记着宿舍矛盾调解记录,有的文件夹里装着资助育人工作台账,还有的手机里存着学生活动现场视频。交通学院党总支书记邓耀全率先 "抛砖引玉":"现在学生社区就像个小社会,既要有温度也要有法度,今天咱们不说套话,就聊真问题、找实办法。"
交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凌翔拿着一张手绘的"社区治理架构图" 走到台前,图上用不同颜色标注着党组织、辅导员、学生骨干的职责范围。"我们试点'党建+网格'模式,把党支部建在楼栋里,每个宿舍都有党员联系户。
梁强老师打开手机展示 "红网浸润工程" 的活动照片:有辅导员在宿舍楼道办起 "微党课",有学生在社区广场开展 "技能帮帮团",还有校企导师联合开设的 "职场加油站"。"我们把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了学生社区。"
四级自治体系激活 "主人翁" 意识,学生成治理主角
"以前查寝像'猫捉老鼠',现在学生自己管自己,效果反而更好。"王飞龙老师的话引起满堂共鸣。"我们建立了'自治委员会-楼长-楼层长-网格长'四级体系,多名学生骨干持证上岗。" 王飞龙打开了一张"楼层长竞聘现场"的照片,"这些00后特别有想法,他们既展示了技能又凝聚了合力。"
窦妮娅老师说"我们联合学籍管理部门开发了'学生资助与成长画像系统',不但可以高效的管理资助对象,还可以根据学生学制、专业、兴趣标签推送服务信息。
张永老师则聚焦就业服务:"我们在社区设立'就业服务站',把企业HR请进宿舍搞'微招聘',辅导员和企业导师联合开展模拟面试,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贴心的系统的就业指导服务。
张劲松部长
政策落地有温度,让每个学生都被 "精准看见"
"张部长,社区里有些特殊困难学生不愿露穷,资助工作怎么做到'润物无声'?" 讨论到动情处,一位年轻辅导员抛出困惑。张劲松拿起桌上的《高校 "一站式" 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指南》,翻到折角的页面说:"最新版指南强调'隐形资助',我们可以通过食堂消费数据、图书馆借阅记录等大数据分析,建立困难学生识别模型,让帮扶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他的话打开了新思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梳理出 "三必访三必谈" 工作清单:学生生病必访、家庭变故必访、学业预警必访;思想波动必谈、恋爱受挫必谈、人际关系紧张必谈。"
夕阳透过书屋的玻璃窗,在"辅就交通强国路" 的标语上投下温暖的光线。三个小时的沙龙结束时,大家手里的笔记本都记满了有效服务学生的各种"金点子"。
企业导师进社区
从 "管理" 到 "共治",一站式服务画出育人同心圆
"以前觉得辅导员就是'消防员',整天忙着处理各种问题。现在通过社区这个平台,我们把预防工作做在了前面。" 返程路上,邓耀全看着手机里刚建起的 "辅导员创新工作群",群里老师们还在延续着热烈的交流和讨论。这场沙龙不仅现场解决了一些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更凝聚了 "以学生为中心" 的共识。
正如张劲松在总结时所说:"学生社区不是简单的住宿空间,而是育人的重要阵地。我们要让这里既有琅琅书声,也有思想碰撞;既有规章秩序,也有温情关怀。" 当夜幕降临,知行书院的灯光依然明亮,辅导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工作岗位 —— 那里,有等待他们的学生,有正在发生的故事,更有职业教育育人路上的无限可能。(本文作者刘俊仁系现代职业教育网总编)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