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第一缕稻香,从七里海湿地南缘吹来。近日,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将思政课堂搬进水乡稻田,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MVE网天津讯 入夏的第一缕稻香,从七里海湿地南缘吹来。近日,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将思政课堂搬进水乡稻田,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
作为2025年天津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育人成果“校企馆社协同、一体四阶贯通:‘两山’理念实践育人的创新探索”的高中学段典型案例,本堂思政课直接搬到了金世神农实验室、苗庄镇万亩智慧田和杨泗村稻香花海。一天时间里,同学们亲眼见证了每一滴水的生态价值如何转化为发展动能,每一寸水土如何孕育出致富希望。学校思政教师表示:“我们要用最鲜活的田野叙事,回答‘强国有我’的青春之问。”
“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在天津金世神农种业有限公司,同学们亲眼见证了每一粒种子背后所承载的水土滋养与科技赋能——从蓟运河的活水灌溉,到实验室里的基因解码,金世神农用二十二年的坚守,让一颗颗搭载“中国芯”的种子,在水的润泽中破土而生、奋力突围。当蒋老师把一粒种子放进同学掌心时,2023级环境与化学工程系学生刘姝妍轻轻托住:“以前只在课本里背‘种源安全’,今天才体会到它和国家安全的距离,就是掌心到心口的距离。”
在宁河区苗庄镇新时代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基地,万亩稻田在蓟运河水的滋养下泛起金色波浪。在这里,同学们亲身感受着“以水兴业”带来的共富新故事,见证了苗庄镇以水为弦,奏响的三重振兴乐章:“水到渠成”的规模化整合,让零散农田汇聚成现代化农场;“水乳交融”的机制创新,构建起政、企、农协同发展的致富共同体;“水涨船高”的科技赋能,为传统农业注入智慧活水。这三重乐章交织共鸣,以水为媒,共同演绎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蓝图。
在宁河区杨泗村,同学们通过实地走访,切身感受这方水土如何以水为笔,绘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画卷。同学们眺望着“一水护田将绿绕”的生态景致,心中体悟着“水润民生”的发展智慧。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系资源,杨泗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探索出一条“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旅兴业”的特色发展路径。通过将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这里正实现着“环境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返程路上,同学们在朋友圈写下同一个关键词——“在场”。学校思政课教学负责人表示,当“大思政课”把课堂搬到国家重大战略现场,知识就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时代脉搏,“我们将以这次宁河实践为起点,构建校内校外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大思政’新范式,让更多青年在乡村振兴一线找到青春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