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职教好声音:职业教育需要“定期体检”

2015-12-23 11:07:41 刘景忠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作者简介:刘景忠,现任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非领导职务五级职员,兼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顾问,全国财经职业教育语文研究会会长。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历届政府的重要任务和有识之士的共识。不断推出新的举措,不断出台新的政策,不断增加新的投入,所有这些,都令广大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欢欣鼓舞。职业教育喜迎如此良机,欣逢如此盛世,不能说是绝后的,但肯定是空前的。

  然而,仔细考量当下的“良机”和“盛世”,笔者仍有些“杞忧”。
  恰如给一个孩童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最优的发展条件,这个孩子未必能成长好、发展好一样,职业教育沐浴着政府的雨露和阳光,发展得是否健康呢?笔者以为,这至少是一个值得思考、值得回答的问题。政府也好,职业院校自身也好,在大踏步前进的同时,都应该抽出一部分精力,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健康度做一做“定期体检”。各项指标正常,当然是我们所愿,假如有个别指标出现异常,也好早些治疗矫正。
  笔者不揣浅陋,谈一点没有理论高度的直觉和缺乏理性思辨的经验,以期引起专家学者乃至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定期体检”的重视。
  一、为什么说职业教育需要“定期体检”?
  笔者以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增加长度(现代职教立交桥乃至应用型本科、硕士)和拓展广度(面向人人)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在深度方面几乎无人问津。打个比方来说,当下的职业教育恰如一个宏伟的建筑物,主体工程以及外部形象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引来一片叫好声,但其内部设施及细节装修却显得粗粝、粗糙,不好用、不实用、不耐用,有的地方甚至不中用。略举几例说明。
  (一)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缺乏质量标准
  除了幼儿园以外,各级各类教育都是有质量标准的。基础教育自不必说,就是高等教育、职业资格培训也是有标准的。唯独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没有质量标准,没有必要的门槛,无论学生成绩如何,学习态度如何,都可以毕业。中职生本来就学习动力不足,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从动力不足转为动力强劲吗?
  (二)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明显不够
  由于中职生的学习动力不足,无事生非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中职学校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严防死守、严加看管方面。只要学生不出事,学校就可以交差了。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学生不出事的背后,是学生前途的迷茫、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丧失殆尽。在这样的情形下,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就成为一句空话,根本落实不了。
  (三)专业建设重复雷同,学校办学没有特色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的生命线。离开了专业建设,职业教育的许多问题就无从谈起。然而,当下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处于失控状态。许多专业如汽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都存在着盲目、重复建设等问题。仅以徐州地区为例,多数中职校都有数控、汽车营销与管理等专业。专业建设的重复与雷同,导致了谁也做不大、谁也做不强、谁也做不好的不良后果。
  以上指标说明,当前的职业教育处在不健康的发展状态。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应该建立“定期体检”制度。
  二、职业教育的“定期体检”应该如何实施
  正如一个人保健一样,讳疾忌医,完全相信自己的感觉,或者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给医生和医院,都是一种片面、极端的做法。一个人的保健应该是自我保健、家人提醒和医院体检的综合实施。同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应该如此。
  (一)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自我保健”
  “自我保健”是职业教育保证自身健康发展的最基本、最基础的措施,如果做好了,也是最有效的措施。每年、每学期乃至每项工作的自我总结和反思等,都是“自我保健”的绝佳时机。有了这样的意识,职业教育就能够不断纠偏,不断剔除“不健康”的因素。
  (二)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家人提醒”
  “家人提醒”是指职业教育内部进行的一些检查、视导、评估等。尽管这些措施会给职业学校带来一些“麻烦”,增加许多工作量,但若能正确看待和对待,实际上是受益良多的。以江苏为例,江苏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学校所进行的各项检查视导,其出发点、着眼点无一不是为了促进职业学校的健康发展。但有些职业学校把检查视导这一工作的手段当成了工作目的,对成绩、排名、评价等斤斤计较,其结果是,这些本来是促进职业学校发展的“家人提醒”变成了学校工作的包袱,实在是大可不必的。
  (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定期体检”
  尽管“自我保健”和“家人提醒”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但为了防止职业教育“自我感觉良好”,同时也为了更加科学地诊断职业教育发展的健康度,仍需要对职业教育进行“定期体检”。职业教育的“定期体检”只能由第三方来实施。其中,主动征求用人单位、社会各方的评价以及自觉接受专业评估的机构,都是职业教育“定期体检”的有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