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熊丙奇:要允许高职院校学生自主转专业甚至转学校

2016-09-27 11:12:07 聚焦职教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有多名学生,在就读两年后被告知因在读专业和录取专业层次不一致,要求转回原注册专业就读。面对学校的“出尔反尔”,已经读了两年其他专业的学生表示无法再跟上课程。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有多名学生,在就读两年后被告知因在读专业和录取专业层次不一致,要求转回原注册专业就读。面对学校的“出尔反尔”,已经读了两年其他专业的学生表示无法再跟上课程。对此,校方回应称,8月底曾收到教育厅通知称不允许这些学生转专业。(北京青年报9月20日)

  这一转专业纠纷,涉及两方面问题。
  其一,学校当初的转专业政策是怎样规定的?如果学生的转专业符合学校的政策规定,而学校的政策规定不符合省教育部门的规定,那责任应该由学校承担,而不是完全由学生承担。省教育部门就是要求不符合转专业规定的学生回原专业就读,也必须追查学校的责任,同时和学校、学生一起,商量后续处理办法。目前要求学生回原专业就读,完成学业发文凭;或者学生不愿意回原专业就读,可以参加高考再报考,目前的学费按照中专收费标准,多收取的费用会退还给学生,“如果学生愿意回原专业就读,顺利毕业以后,学校会给学生颁发一个原专业的大专毕业证,以及一个现有专业的大专结业证”的处理,都没有考虑学校的责任,而完全由学生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学生们这两年的学习,最多换一张大专结业证书。学校只是退回多收的学费,而没有任何补偿,也没有考虑学生为此付出的两年青春时光。
  其二,对于职业院校内的转专业,政府部门有何权力干涉?或许在政府部门看来,这是为了维护招生、录取的公正,避免转专业中的交易,因此要严控学校内的转专业,加强学籍管理,要求学生转专业要符合政策规定。但是,给学生专业选择权,这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有利于让学生学习适合自己的专业。为此,教育部门应该把权力下放给高校,而不是过多干涉,而且,从高职院校的整体招生改革看,目前全国范围内也在推进高职院校进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对于实行注册入学、申请入学的高职院校,给学生专业选择权,是吸引生源的重要措施,政府部门应该鼓励高校推进自主招生、自主选专业改革,而不是再以僵化的行政规章,要求学校按行政指令办学。
  从教育管办评分离角度看,政府部门甚至应该下放专业设置权、学历(学位)授予权,以此落实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学校可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自主培养、自主授予学历和学位,学历和学位的质量由社会专业机构进行认证和评价,这才能释放学校的办学活动,而不是再搞计划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管理、计划授予学历(学位)这一套。
  我国有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目前已经由于生源危机,而陷入办学危机,这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把自主权交给学校,否则,不能面对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不能根据受教育者的需求调整学校办学模式提供给他们需要的教育服务,招生计划要由政府部门审批、专业设置要报政府部门批准、学生转专业也要符合行政规定,那学校靠什么来吸引学生摆脱危机?政府部门可以以保证高职的文凭质量为由,来要求高职招生、培养、管理必须按有关规定办,可问题是,目前这种管理方式,提高高职办学质量了吗?还是走到反面?一名学生如果属于同一大类专业的转专业,读完相应课程可获得文凭,而不属于同类专业的转专业,即便达到同样的课程要求,也不能获得文凭,必须重回原专业学习,这是出于何道理?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15年已经达到40%,到20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的思维,应该进行根本调整了,行政权力过于强势地介入高等学校办学,甚至细到如何要求高校怎样进行具体的转专业操作上,高校不可能办出特色,而会在千校一面中黯然无光。也许,现阶段我国还无法实现所有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自主招生、自主办学、学生自由专业,但高职院校已经完全具备推进自主招生、自主办学、学生自由转专业甚至转学校的内外部条件,我国应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自主办学改革,并为未来其他所有高校的自主办学积累经验。
  (熊丙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上海市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