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孟长生:创业教育的高职取向

2016-10-18 12:33:51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创业教育是一种极具个性的教育,创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关,更与学生的学识、意志与谋略有关,创业还与创业者的动机、处境、兴趣、信念密切相关。当前尽管高职生创业的知识水平让人担忧,但是其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基本不会让高职生感觉多么窘迫)特征、家长的择业、谋生观念也从更深层次上影响着高职生对创业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创业教育是一种极具个性的教育,创业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关,更与学生的学识、意志与谋略有关,创业还与创业者的动机、处境、兴趣、信念密切相关。当前尽管高职生创业的知识水平让人担忧,但是其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基本不会让高职生感觉多么窘迫)特征、家长的择业、谋生观念也从更深层次上影响着高职生对创业教育的兴趣和热情。

  创业是处于开放环境中的个体必须拥有的社会生活行为方式之一,社会竞争机制决定了停止不前的东西必然会被淘汰。创业教育是适应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公民自主择业、全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式,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就业教育;同时,创业教育也是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更为现实、精准的价值选择,其必将成为高职教育培养规格的特色内涵。
  创业教育需要创新教育,这种创新,除包括观念转变、体制改革和机制建构外,更需要广大高职院校及一线教师从教育主体的角度,作出更加务实的行为方式选择。
  高职院校管理的改革与创新取向:与本科教育瞄准学术、瞄准前沿不同,高职创业教育面向学生、面向社会生活实践,紧盯学生在生产生活一线创新服务能力的提高。如果能以更为宽广的视界观察现实,高职生与本科生同样拥有无限的创业机遇和丰厚的创业资源。高职生也具有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创新等良好品质。高职院校管理者应尽快从传统高校的理论高端走向工作、生活、地方、学校实际等“低端”,走向应用与开发,切实感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自身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传统的资源优势,如图书馆、阅览室、资料室等的先进信息作用;引导并鼓励学生灵活运用网络资源等最新讯息的领航更新作用;积极开发勤工俭学、社会担当等应用性课程,允许学生以青年的身份在社区、企业、工厂生活;大胆尝试跨省区、跨文化甚至跨国界的考察、旅游、访学等促进学生创业观念及意识能力形成的社会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社会生活综合课程中体验更为真实的创业文化。
  高职教师的创业教育理念和行为方式取向:高职教师应主动参与课程建设,从培养具有创业能力的高职生入手,研究探索高职课程及其实施。课程是创业教育的根本载体,课程水平影响高职生的就业,同样也影响高职生的创业。课程教材要发生高职性、创业性改变,教师应该首先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深入社会实践一线,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时代强音,让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形成课程概念的首要依据,以一种时代主人翁的精神从事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在推动课程设置的灵活、应用,课程内容的进步、实用、更新等方面,也要有创新进展。从引领学生创业的角度,增进课程的可接受性和生活化,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自我管理,在更为亲切的创业课程文化中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
  高职生家长的创业教育取向:创业教育需要家庭、社会、企业、院校、政府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合作。创业对高职生家长而言,也是一项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传统家长的就业观、生存观、人才观对子女创业的影响。本来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应该走向社会、走向世界,但在生活中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家长,不想让孩子长大,不给孩子“断奶”;本来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应该自主择业、自由就业,但在生活中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喜欢给孩子计划安排工作,热衷于传统国有单位;本来年轻人大学毕业以后应该自主设计及实施职业生涯,但在生活中依然有为数不少的家长要求子女到年龄结婚、生儿育女;本来越是贫穷的地区越需要创新,越是落后的地区越值得创新,但偏偏就是“这些地方”的家长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在家乡会有所作为,甚至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回乡创业。凡此种种,都与鼓励大学生创业冒风险、担责任、遇挫折、走弯路相悖,阻碍了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高职创业教育应利用校园文化(招生宣传)、大众媒体(电视连续集)等积极向家长及社会宣传当今大学生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鲜活故事,尤其是社会主流媒体将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以老百姓更能接受的方式加以宣传,包括大学生在校的学习、实践、成长、失败的经历等,让家长们能以更为直观的方式了解创业教育,让全社会切实体会创新创业的生命意蕴,这是推行高职创业教育尚为贫瘠,但也是最为宽广、最具潜质的土壤。
  高职创业教育的学生取向:创业教育是教会学生以一种全新的、更为有效、更有价值的方式工作的教育。创业的主体是学生, 创业的过程是大学生自主自为的过程,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把所学、所悟付诸行动的建构实践能力。如何更加科学地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社会、生活并不断修正完善自己,是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又一项紧迫任务。创业教育首先应培养学生更为主动的生存观念,不管家庭如何给予保障,都应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喜欢创新、喜欢创业,进而自我寻求并发现创业项目。传统的“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职业态度对高职生的创业教育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在此指导下,再历练学生坚持不懈、正确面对挫折的意志和学会学习的成长方式。
  专业是大学生创业的基本途径,专业创业也是高职生更为具体、更为现实的创业。但同时,社会领域创业前景依然广阔,社会生活创业对高职生而言是更为自由、更为普惠的创业选择。专业是学校,生活是社会,社会是专业的延展应用,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应基于专业教学,但不应拘泥于专业教学,应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专业与职业发展史、创业故事、人生奋斗历程等利于高职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课程因素,挖潜专业的社会生活价值,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学生;在专业教育中,教会学生应用所学专业,鼓励学生自由创业。
  大学的创业教育是对在校生的教育,是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实施的一种教育,专业领域的创业教育是大学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或主要途径。正如人的个性千姿百态一样,创业也随大学生的个性、倾向而不同。创业是一种创新、开拓的事业,创业教育因其实践操作性,与高职生的距离更接近,可以帮助高职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对岗位及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从而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创新型公民。
  注:原文刊载于《德育报》,作者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孟长生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