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石伟平:新时代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再思考

2018-09-13 13:14:5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责任编辑:刘莉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危机愈发严重。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愈发困难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该何去何从?对上述关键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的考察。


  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存危机愈发严重。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愈发困难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需要什么样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该何去何从?对上述关键问题的回答,离不开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背景的考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应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变化,从“有学上”转化为“上好学”,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对优质、多层多样职业教育的需求与不强、不活、不优之间的矛盾。为此,必须基于新时代的新要求,重新审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及其未来走向。
 
  问题一,走向工业4.0过程中,当智能车间里技术工人近一半的工作岗位被工业机器人取代时,我国是否还需要中等职业教育?
 
  实际上,在东部地区率先迈向工业4.0时代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大多仍处于工业3.0,甚至工业2.0时代。应该理性地看到,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离全面迈入工业4.0时代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至少在当前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对于整体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仍然大有可为。从我国企业规模结构来看,中小企业仍然占有很大比例,但同时也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并没有足够的精力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对中等职业教育产生迫切的人才培养需求。而且,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占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群体,大多未曾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而又是受工业4.0冲击最大的劳动力群体。为了适应工业4.0时代的新要求,迫切需要中等职业教育为农民工群体提供上岗、转岗、轮岗等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再者,即便到了工业4.0时代,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岗位都需要由高职、本科来培养人才,只是由于劳动分工的变化,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培养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
 
  问题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否还需要职业学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主力军到底是谁?是普通高中,还是职业学校?
 
  需要明确的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普及攻坚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中等职业教育,甚至需要中等职业教育扮演主角。到2020年,全国、各省(区、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均达到90%以上,中西部贫困地区毛入学率显著提升。实际上,从原有的86.5%提高到90%以上看似只有3个百分点,却需要付出极大努力,这就需要更加明确“精准攻坚”的重要性,即明确毛入学率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找到影响毛入学率的“短板”。与普通高中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在助力“精准攻坚”方面更有优势。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提高中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革命老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也可以提高农村地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还可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但前提是,中等职业教育要提高自身的吸引力,改变自身“二流教育”的形象。
 
  问题三,当“升学”成为职业学校毕业生主要选择时,“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大体相当”的政策底线是否还能坚守?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职学生升学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绝不可以忽视学生的升学需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批学生在哪里准备升学?是在普通高中升学,还是在职业学校升学?如果是在普通高中升学,那么没有必要再坚守政策底线;如果是在职业学校升学,那么仍然有必要坚守政策底线。在我们看来,普通高中盲目扩招的问题值得警惕,即便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但在普通高中没有做好全面准备以及系统变革普通教育模式的前提下,这批学生不见得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在普通高中,这批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大多处于末段,备受歧视:对待所谓“差生”除增加课时、作业量与加强考试外,普通高中也拿不出更好的“招数”;其结果除了造就更多的“辍学生”“留级生”之外,我们看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结果!而且即便升学成功,这批学生有很大可能仍旧升入高职院校学习,倘若如此,何不更早地接受更加适合自己的教育?目前各省市试行的“3+3”“3+4”中高、中本衔接升学通道通道,难道比不上普通高中吗?尤其是有一些技术技能人才“宜早培养”“宜长期培养”“宜贯通培养”,如幼儿园老师、商务外语人才,以中职为起点贯通培养更加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上海市“3+2”中高职贯通模式与“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所获得的成功,充分证明了这种升学模式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如果这样,还会有“高中阶段教育普职比例大体相当”政策底线坚守的问题吗?“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材施教”的原则永远大于其他教育原则!
 
  问题四,当“就业”不再是职业学校学生唯一的选择时,在中职生生涯取向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职业学校该如何办学?
 
  当就业导向职业教育逐渐向高中后教育阶段转移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就业导向转变为生涯导向将成为必然趋势。为此,职业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应该定位于服务学生生涯的多样化发展,让想就业的,都能“高质量就业”;想升学的,都能“升成”;想留学的,都能“留成”;想创业的,都能“创业成功”!为此,必须变革职业学校单一的就业为导向课程结构,探索满足学生多元生涯发展需求的课程结构。比较可行的方法是“2+X ”课程结构。所谓“2+X”,是指前2年所有学生学习共同课程,第3年在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与指导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涯发展需求(就业、升学、创业、留学),选修不同的课程模块。对职业学校学生而言,这种新型的课程结构会更加灵活,也更加具有开放性。而且,由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也更能满足学生的多元生涯发展需求。
 
  问题五:我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升学”吗?什么是职业教育真正的吸引力?升学前景,还是职业前景?
 
  在我们看来,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所需要的各级各类高技能人才,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初衷。建立职业教育升学“直通车”、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立交桥”,目的是让有升学愿望和升学潜能的职业学校学生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因此升学无疑会增强职业教育对这部分学生的吸引力。但需要理性地看到,职业教育真正的吸引力,并不在于升学,而是良好的职业前景。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相当高。如果一线技术工人的薪酬待遇得不多有效保障,即便是能够通过升学获得一纸学历,也将很难获得良好的职业前景。为此,我们建议尽快恢复过去企业曾普遍实行的技术工人“八级技工”制度。那时的一个“八级技工”,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敬慕!如果技术工人薪酬待遇问题无法根本上得到解决,奢谈再多的,“行行出状元”“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吸引力”,也可能仅仅是一种“情怀”而已。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