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方小斌:牢守职教初心,推动一流高职院校发展

2019-11-15 17:28:48 责任编辑:艾鑫
分享到: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里面,提出要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里面,提出要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高水平院校要“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体现“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标准,结合当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职教战线牢守职教初心,推动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就是对不忘初心的最好诠释。

 
  一、服务产业发展,打造高职院校发展平台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具有与产业紧密联系的天然优势,在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是打造院校自身发展平台的最佳途径。成立于1951年的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湖南株洲千亿轨道交通产业园区,具有“脱胎企业、毗邻企业”的天然优势。学校秉承“融入企业、服务企业”的理念,深度融入轨道交通产业链。一是体现服务职能。重点打造覆盖高铁、普铁、地铁的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装备运用、轨道交通管理与服务3大专业群,培养对应轨道交通产业“能制造、会驾驶、精维修”、 具有“家国情怀、宽广视野、阳光心态、火车头精神”特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二是体现知识创新功能。服务轨道交通产业的产品链和中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办企业为湖南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开展技术研发、培训服务、生产配套产品。学校校办企业天一实业有限公司年产值达1.5亿元,面向中国中车各企业开展轨道交通车辆牵引供电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在无油辅助压缩机、齿轮箱、蓄电池充放电装置、扳键开关、碳纤维入口门等关键部件研制上取得突破。三是体现资源共享理念。学校牵头成立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运用职教集团,建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2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领衔的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建成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入围2个备选库。每年春运、暑运,集团内院校5000多名学生活跃在广铁集团等公司的铁路运营线上。
 
  二、扬优势补短板,促进高职院校内涵提升
 
  学校今年立项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计划拟建单位,这既是一个发展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扬优势补短板的过程。近三年,学校针对自身实际,狠补三大短板。一是新校区建设工程,现正在加快第一期公共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宿舍等的建设,建筑面积达到75725平方米,现已完成实训中心二主体工程、前3栋学生宿舍的施工与封底,确保2021年春季实现第一批新生入驻新校区。二是国际化工程。作为全国“一带一路”职教联盟发起单位之一,学校积极推动国际合作,进一步助推职业教育全球化,助推轨道交通企业走出去。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合作,成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圣彼得堡学院;与英国NPTC职教集团多元合作,开展境外学历生培养、技术技能培训、师资培训等;与泰国兰实大学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建中泰铁道学院。近期,学校与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肯尼亚)一起,共同开展了蒙内铁路肯尼亚员工铁路信号微机联锁专业技能培训。2019年7月与中国铁建集团公司合作,选派了十名优秀学生赴沙特麦加参与朝觐期间的轻轨维保工作。今年还为尼日利亚留学生开展了暑假生产性实习培训。三是高端师资队伍打造。学校“聘请、引进、培育”三管齐下,现在“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已见雏形,2019年申报成功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2人被评为湖南芙蓉名师和芙蓉工匠。
 
  三、盯目标用心干,建成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中,学校提出了“行业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奋斗目标,并且提出了七个一流:一流的党建、一流的质量、一流的队伍、一流的治理、一流的专业、一流的文化、一流的校园。并提出三个高地:成为具备国际水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高地、轨道交通产业技术技能积累高地、引领现代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终身教育、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传承”六位一体办学格局。
 
  抓住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从三个方面持续推动学校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持续推进新校区建设与老校区硬件改造,与施工方紧密配合,协调分工,按照时间节点,全力以赴推动新校区各项建设任务,同时增加老校区的实训场地基础设施,进一步升级网络硬件建设等。二是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构建学校专业群发展体系,以“双高计划”重点建设的铁道机车车辆制造与维护、铁道机车两个专业群为统领,从健全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三教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等9个方面加强专业群内涵建设,将专业群打造为国家一流专业群。三是以薪酬绩效改革为重点,突出对高职称和高学历人才的重视,优化分配机制,强化分配的公平性并与人才市场接轨,进一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