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2021-07-22 10:48:59 责任编辑:艾达
分享到: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带来学生多元化需求更加突显。随着X证书的陆续推出,许多专业X证书可选择性越来越多。如,在交通运输大类37个证书中,有11个证书对应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类。这类院校在选择证书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有以紧跟专业办学定位为首选的原则,有以追求新技术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有以服务地方行业发展为依据的原则等。在多种不同原则下,院校时常会出现一个专业选择多个证书,同一个证书有多个专业选择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也成了院校中的普遍现象。

  一、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

  (一)面对证书时,不知怎么选

  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带来学生多元化需求更加突显。随着X证书的陆续推出,许多专业X证书可选择性越来越多。如,在交通运输大类37个证书中,有11个证书对应的是城市轨道交通类。这类院校在选择证书时,会出现不同的意见,有以紧跟专业办学定位为首选的原则,有以追求新技术发展为目标的原则,有以服务地方行业发展为依据的原则等。在多种不同原则下,院校时常会出现一个专业选择多个证书,同一个证书有多个专业选择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也成了院校中的普遍现象。

  (二)面对标准时,不知怎么融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院校专业教学标准不同,不具有明确的指导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是培训评价组织对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和面向职业岗位,开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社会需求、企业岗位(群)需求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为依据,对学习者职业技能进行综合评价,如实反映学习者职业技术能力。因此,标准成了衡量某一技术技能水平的一把尺子。这把尺子以培训、补修、强化还是免修的方式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院校间、专业间差异较大,有的甚至认为标准成为了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负担。

  (三)面对教学时,不知如何教

  职业教育的教师多数都是由高等院校“门到门”入职,学科知识体系烙印明显,擅长以知识传授为教学手段的授课模式,教学中存在学科知识体系下的知识精解,力求实现知识系统化掌握,全面了解知识的前后贯通。X证书标准是对个体职业技能要求的综合性水平规定,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的基本依据,标准中具体体现了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要求,职业技能要求应综合体现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内容。X证书的标准打破了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构架,打破了原有的教学实施模式,如何开展教学成了难点。

  (四)面对费用时,不知如何出

  1+X证书制度试点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举措之一。2019年启动试点工作,相应配套经费由国家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拨给地方财政,由地方财政通过“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的形式划拨给试点院校,院校不能向在校学生收取X证书的相关费用。在试点工作期间,院校支出的费用大体包括条件建设、师资培养、学员培训和证书考核等4个类别,每年度均需一定量的经费投入。然而,由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下拨经费时,指向性不够明确,导致多数院校试点工作的保障经费不到位,试点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

  二、破解困境需明确的关键问题

  (一)解决好专业面向,妥善选择合理的证书

  首先,职业院校是地方经济发展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地,是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一般应与地方发展的需求相吻合,服务于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与升级,人才培养的规格不能脱离地方发展的需要,必须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服务当地行业的发展一定会作为职业院校专业办学面向的首选,也必将成为X证书选择时需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职业院校开设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必须服务行业的发展,要关注行业主流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为行业发展输送人才。因此,行业中主流技术技能将成为院校X证书选择时需考虑的次要因素。再次,职业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还要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人才培养的规格要能够满足发展的需求,要关注行业新兴技术和前沿发展,要有一定前瞻性。因此,新兴技能也将是院校X证书选择时应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解决好书证融通,妥善选择融合的方式

  书证融通是职教20条中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X证书作为新生事物,在最初的试点阶段,多数院校一般采用一段时期内集中补修的方式进行,能够实现在短时间内达到设定的目标并获取证书的目的。同时,也有部分院校现有课程教学已具备了部分X证书需求的职业技能要求,但与证书之间还存在个别的差异,通常这部分院校会采用课程强化的方式进行补差,提升学生对X证书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素养的要求,实现获取证书的目标。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书证融通才是必然的选择。书证融通的前提是证书选择,之后是课程与课程体系的重构,最为简单的融合是单一证书的融合,随着专业选择证书数量的增加,书证融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书证融通的根本核心在于课程与课程体系的重构,前提条件是对证书知识点和技能点的解构。在证书知识点和技能点解构的基础上,通过清洗和筛查,梳理出所需相对完整并独立的知识点与技能点,再依据课程构建的原则,形成新的专业核心课程,再构建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真正的书证融通,并逐步与国家学分银行对接,构建职业教育的资历框架。

  (三)解决好团队建设,妥善选择施教的形式

  知识的传授需要适宜的方法,好的方法还需要能够驾驭他的教师。从而,问题解决的关键又回到师资队伍建设上。师资队伍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成效和专业的未来。因此,需要构建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明确团队成员各自职责与分工,并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开展分工协作,推进模块化教学实施,提升教学成效。同时,要在企业设立访问工程师、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共建教师发展中心,推动教师立足行业企业,开展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提升教师的技术技能水平,以便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此外,教师还需根据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特性,合理选择“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提升课堂吸引力,让课堂活起来。

  (四)解决好经费来源,妥善选择建设的价值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教育部等四部门落实国家职教20条要求,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在财政部、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2020—2022年,提升计划资金重点支持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时,在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在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有关经费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院校可统筹财政拨款、学费及其他事业收入等,保证X证书培训、考核颁证、教师培训、承担考核培训任务的教师绩效工资等正常的教育教学支出。因此,院校实施X证书所需的经费具有优先等级,是院校必须优先保障的支出项目。但作为院校优先保障的支出也应产生相应的绩效,即投入的价值。院校在进行X证书试点工作时,证书的选择、硬件的建设、师资的培养、培训的方式都要经过充分的调研与论证,确保各项投入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力求绩效效益的最优化,避免盲目投入,零绩效或者低绩效产出。

  三、消除困境需落实的工作举措

  (一)普及化开展政策的宣贯与解读

  2019年4月,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正式启动。1+X证书制度迅速飙升为职业教育的热点,也成了各级各类培训优选的主题。社会上各个层面都在宣贯和解读1+X证书制度,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些专家的解读带有个人的色彩,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面对院校对政策宣贯与解读的需求,教育行政部门应通过官方渠道开展培训,全面解读政策产生的背景、意义、做法及内涵,透彻分析配套经费的指导意见和实施建议,培育出1+X证书制度宣贯与解读的种子,代表教育行政机构发声。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邀请1+X证书制度的起草者、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共同制作制度宣贯与解读的网络资源,搭建制度宣贯与解读的在线开放课程,供有需求的社会学习者进行学习。

  (二)标准化开展证书的开发与运行

  培训评价组织作为X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需对证书质量和声誉负总责。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作为X证书的核心,是X证书基础。在X证书标准开发时,培训评价组织应联合行业权威专家,龙头、优质企业管理和技术骨干、高技能人才,院校专业带头人或教学创新团队成员、骨干教师以及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指南(试行)》,遵守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广泛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借鉴国际国内先进标准,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要求等,开发X证书标准,并在证书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标准,促使证书标准更科学、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同时,在证书考核运行过程中,考核内容要反映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体现社会、市场、企业和学生个人发展需求,要强化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的考核,并通过强化过程管理,推进考核工作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规范化推进实施“三教”改革

  院校是1+X证书制度试点的实施主体。院校要根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将X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针对性。院校要加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创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改革专业教师晋升和评价机制,破除“五维”倾向,将企业实践经历、业绩成果等纳入评价标准。院校要推动课程与课程体系重构后配套教材的建设,要根据学情、学生特点创新教材形态,推行科学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形式多样的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教材;内容上要对接主流生产技术,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院校要推动“课堂革命”,鼓励教师团队对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探索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适应生源多样化特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等融入课堂,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良好课堂氛围,打造有料、有用、有趣、有效的“四有”课堂。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