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共同体在行动 |《光明日报》刊发!坚持“四联”协同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

2023-05-22 15:06:39 光明日报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把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以“链接融合,共生共荣”办学理念,推进分布式办学,打造了“职教共同体”新样态。今起,学校官微开设“共同体在行动”专栏,进一步凝练经验、总结特色,记录“职教共同体”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近年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牢把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以“链接融合,共生共荣”办学理念,推进分布式办学,打造了“职教共同体”新样态。今起,学校官微开设“共同体在行动”专栏,进一步凝练经验、总结特色,记录“职教共同体”建设中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落地生根、走深走实。

 
  《光明日报》5月16日刊登了《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四联”协同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的文章。
 

 
  4月6日-7日,职业教育共同体建设高端论坛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职教共同体建设的“温职模式”备受关注。近年来,温职院顺势而上、改革创新,坚持“链接融合,共生共荣”的办学理念,形成以“东西南北中”分布式办学布局为物理形态、五大职教共同体为治理模式的办学实践,实现职教链、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创新链“五链融合”。


 
  学校和瑞安市人民政府共建瑞安学院,打造瑞安市产教联合体。短短七年来,瑞安学院坚持自治联合共治、院校联合区域、专业联合产业、内生联合外溢等,实现主体联合、学城联动、专产联接、内外联通,办学成效已初步凸显,为瑞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自治联合共治 实现主体联合
 
  学院充分发挥政府统筹、产业聚合、企业牵引、学校主体作用,以瑞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依托,多主体联合,成立瑞安市产教联合体理事会,每半年召开理事会会议。充分发挥理事会聚能作用,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实施“规划决策—统筹协调—组织实施”三级运行模式,开展实体化运作,构建起人才共育的保障机制、过程共管与责任共担的运行机制和成果共享的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打造政校行企多方协同的命运共同体。
 
  院校联合区域 实现学城联动
 
  学院集聚联合体内各类产教资源,将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有机联结,制定产教联合体发展规划。地方对深度参与联合体建设的学校、行业、企业给予税收、项目、土地、资源、经费等政策保障,积极推进瑞安学院二期建设,谋划三期规划建设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学院积极融入区域,在人才引进、科技研发、文化辐射、推动共富等方面助力瑞安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和乡村振兴。同时,学院与区域行业协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产教融合平台,与瑞立、通力等区域优质企业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基地,推动教育、经济、社会融合互动发展。
 
  专业联合产业 实现专产联接
 
  为适应园区发展需要,学院设置新能源装备技术等11个专业,形成与浙南产业相适应的专业新格局。实施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
 
  学院以“三教改革”为抓手,共编以实践为主体、知识重构为支撑的新型教材;以岗课赛证为标准,共建目标多元、方式多种、考核多样的教学评价,形成产业适应型的教学模式;探索“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培养—就业”预就业模式,实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区域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
 
  内生联合外溢 实现内外联通
 
  学院开展区域企业科技创新服务,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校企合作共建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瑞安市温职毓蒙智能制造研究院,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与企业资源整合,实现内外联通。
 
  学院立足地方企业技术研发需求,积极沟通需求、对接项目,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助力解决区域企业发展难题和技术应用“最后一公里”。积极引进高水平科研领军人才,构建综合科创平台,开展电气自动化、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助力“瑞安智造”“瑞安创造”。每年开展产业工人、社区人员及中职教师等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将“订单式服务”转化为“可持续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
 
  实现“1+1+1>3”多赢目标
 
  学院以共同育人为本,构建校企双方长期可持续合作、互融发展的生态循环,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学生赢在“择好业、就好业”。学院提前“把脉”,推行一体化、预就业模式,25%学生提前就业,成为企业“准员工”,其余学生就业率达到98.4%。
 
  企业赢在“留住人、创好业”。产教联合体持续稳定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政校行企”综合运用资源,与师生团队共同研发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培育更多的创新项目,帮助企业扩展新业务与新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学校赢在“好请进、易走出”。产教联合体引入研发中心、生产性实训基地,引进优秀产业导师,组建“双师多能”的职业教育师资团队,把学校“搬进企业”,将真实生产场景带进实践教学现场,助推“产、学、研、创、用”的聚合创新。


 
  来源:《光明日报》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