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六个维度

2024-01-30 17:54:00 职教前沿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产教融合将成为我国教育、科技、人才相互连接和相互促进的有效形式,是我国实施职业教育改革的国家战略,应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全面推进。产教关系是否和谐、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产教融合效度的重要标志。产教融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从多个维度来衡量融合效度,从而全面推进产教融合的发展进程,实现产教关系高质量发展。
 
  1、观念融合维度
 
  观念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先导。教育和产业都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传统社会生产中由于社会分工的原因,职业院校按照政府的要求办学、培养人才,其办学思维是搞好教学、做好科研、服务学生等,学校办学资源由政府按照行政手段等形式进行配置,学校较少考虑培养的人才是否真正符合产业未来发展和企业现实生产运营的需要等问题,即使学校要考虑也很难从产业界获得真实、全面的需求信息;产业企业只顾自己的投资生产、扩大经营、做大做强,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通过校招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至于人才培养问题,行业企业关注较少,也很少思考职业院校如何才能培养出优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传统的社会分工及其思维模式造成产教关系不和谐,很难实现产业和教育的协同共赢发展。
 
  观念融合要从产教关系发展入手,建设新型、和谐的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实现产业系统和教育系统发展观念的双向转变,这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的观念基础和思想基础。职业院校要从产教关系发展的角度,按照市场规律办学,为产业企业培养既能应对产业发展趋势又能适应企业现实生产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建设逻辑向专业建设逻辑与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的现代转型,真正建立产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产业企业要强化人力资本意识,把投资教育就是投资人力资本的理念融入企业价值体系,把企业资源合理配置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凸显产教融合的叠加效应,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时代创新。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要从产教关系发展系统中重新认识各自在社会大生产中的分工,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在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使产业企业与职业院校的跨界社会分工转化为各自的内部分工,从而实现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之间的社会再分工,这是实现产教融合的科学认识论。
 
  2、要素融合维度
 
  要素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基础。教育和产业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生产系统,其资源要素具有自身系统的特点,表现形态和结构比例各不相同。产业系统的资源要素包含两种:一种是传统性生产要素,如自然资源要素、劳动力要素、资金要素等;另一种是知识性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要素、管理要素、信息要素等。产业系统的资源要素又可以分为实物资产要素、金融资产要素和知识资产要素。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产业生产要素越来越向知识性生产要素集聚。教育系统的资源要素也包含两种:一种是教师、房屋、实验仪器、教学设备等有形要素;另一种是科学技术、知识、专利、校园文化等无形要素。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的资源要素具有形态上的相似性、结构上的互补性,两者的人力、技术、知识、信息、文化等资源要素在一定的宏观政策和体制机制的保障下可以互相迁移和相互内化,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的资源要素通过两者的融合而相互迁移,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在社会生产中的职能与分工通过跨界合作而内化,不断实现教育与产业这两大社会生产系统之间资源要素的融合。
 
  要素融合就是要实现教育教学资源要素和产业生产资源要素互通共享的目标,这是产教融合的效度体现之一,也是产教融合的外在表现形式。要素融合主要体现在: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经营现实需要相融合,教学标准与产业企业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融合,教师资源与产业技术资源相融合,等等。要素融合是双向的、互补的,职业院校具有知识、课程、技术、人才等产品和服务要素优势,要把这些要素优势融入产业企业生产链的生产运营环节中;产业企业具有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操作流程标准、创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还拥有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将产业企业这些资源要素快速、高效地融入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育人效应。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而获得的生产资源要素比在市场上通过直接购买获得的资源要素更高效,成本也更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产教融合资源配置的效率,这是产教融合成效的表现形式之一。
 
  3、价值融合维度
 
  价值融合是产教融合的核心。价值指用途或积极作用。价值融合是产教融合参与主体在融合过程中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价值是产教融合的灵魂。价值融合引导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和产业领域的价值体系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趋向多元化,但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初期,为了刺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强调物质利益而忽视精神需求、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的现象。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产业企业由于追求规模扩大,更多考虑企业经济效益提升,在履行社会责任和实现社会共同价值理念等方面存在不足,但我们党和国家追求共同富裕的宗旨目标始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征程中,产业企业发展既要追求经济效益,让企业做大做强,也要逐步实现企业员工共同富裕,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保证,因此,产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共同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产教融合的价值基础。
 
  实现产教间的价值融合,需要教育系统和产业系统的目标统一到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标上来,统一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上来。职业教育系统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逐步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产业系统培养更多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产业系统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产业企业不仅要根据生产需要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更要根据产业企业发展战略培养人才和激励人才,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条件和创新创业环境。教育是“育人”的活动,而非“制器”的过程,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人才有其内在的成长规律,产业企业既要考虑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也要考虑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需要,避免人才使用中的“拿来主义”思想。
 
  4、利益融合维度
 
  利益融合是产教融合的动力,也是产教融合的关键。利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及其满足,其具体涵义由利益主体的价值抉择来赋予,它具体表现为利益主体在社会生产关系中需要实现的不同的客观需求。产教融合中利益主体的利益主要通过经济收益、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形式来体现。产教融合要通过利益融合实现利益主体的各自利益。产教融合中利益关系是复杂多元的,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形式具有多样性,需要从治理的视角考虑各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要走出利益就是获得经济收益的狭隘利益观念,不断创新利益表现形式。产教融合过程中利益主体获得的利益形式是多元的,物质资产、知识资产和共享共赢发展平台等是产教融合利益内涵的重要内容。利益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在收益大小、盈亏平衡上要有长远的考虑,产教融合是一种基于长远利益的制度设计,如果用短期利益指标来评价和衡量就会陷入产教融合利益困境和冲突。
 
  利益融合要从产教融合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的角度进行统筹。首先是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都要给予尊重和重视,使各参与主体在利益上有存在感和获得感,从而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其次要从国家政策层面设计利益分配的宏观框架,科学确定参与主体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根据各利益主体相关资源要素的参与程度、投入数量等考虑利益分配细则并开展绩效评价。再次是要通过产教融合契约明确参与主体的相关利益,特别是对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的利益关系,都要通过契约关系进行约定,促进产教融合各利益主体协调发展。
 
  5、文化融合维度
 
  文化融合是产教融合的支撑。文化的本质就是教化,是对人品格道德的教养活动。文化融合就是将产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从而达到影响人和培育人的目的。文化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又贯穿于人类的思想活动。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文化育人。产教文化融合要把产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形成相互认同的技术技能文化基础,消除文化冲突,取长补短,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同时,校园文化融入产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丰富产业企业的文化理念,提高产业企业员工的综合文明程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为了实现教育和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产业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构建产教共同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延绵不断,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教化深入人的思想与灵魂,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产教融合通过文化融合的支撑,使职业教育产教关系更加和谐稳固,让产教融合更有效力。
 
  产业企业文化,有其特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一个产业或者一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积淀。产教融合要把产业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更好地发挥其育人价值。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契约精神、合作精神、人本精神、诚信观念、效率观念、效益观念、质量观念、环保观念等是我国产业企业文化中的优秀元素,是产业企业文化育人的基本内容。产业界要不断对产业企业文化发展中的新内容进行总结提炼,形成新时代的产业企业文化共同理念。产业界通过产教融合不断将新理念融入职业教育领域的文化育人过程中,助力培养更多符合产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通过产教融合,把产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课堂和学生头脑,强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会真正获得文化育人的效果。
 
  6、组织融合维度
 
  组织融合是产教融合的保障。职业院校和产业企业均有相对完善的组织结构,且具有相似性,为产教融合提供了组织制度基础。职业院校和企业都是资源依赖的开放系统,各自都有可以交换的要素资源,这是组织融合的动力基础。产教融合给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内部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组织结构、组织职能必须相互交融、协调合作,才能确保产教融合有效运行。产教融合的发展需要产业企业、职业院校内部组织职能向网络化发展,需要双方内部职能部门间加强联系。融合过程中应强化双边职能部门间的业务衔接,避免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合作中的组织冲突,通过双方组织融合不断降低产教融合的运行成本,逐步提高产教融合的融合效率。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制度设计,需要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齐心协力,通过组织结构变革和职能创新应对产教融合带来的新挑战。职业院校要完善其组织形态,向创新型、灵活型、网络型组织结构方向发展,并构建有效的产教融合战略业务单元,形成纵横一体的产教融合组织网络,提高职业院校的组织效能。对于产业企业而言,为了实现更好的产教融合效果,应当对内部组织进行调整和优化,完善相关职能并强化内部组织关联,促进产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在组织结构和职能上的对接,从而提高产教融合的组织效能。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