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实施路径——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4-04-06 17:35:00 韩艳 责任编辑:艾颖
分享到: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应强调以岗定课,即结合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和工作中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相匹配。高职院校需结合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人才需求、职业发展要求等,灵活调整、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基于原本的课程体系合理增减专业课程内容,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一、产教融合,建设岗课赛证融通育人体系
 
  1.以岗定课,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应强调以岗定课,即结合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及能力要求重构课程体系,确保课程体系和工作中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相匹配。高职院校需结合企业岗位工作内容、人才需求、职业发展要求等,灵活调整、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基于原本的课程体系合理增减专业课程内容,保障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如通过深入分析平面设计、动画设计、MySQL数据库管理等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重新审视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增加CorelDra、版式设计、界面设计、3DMAX、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WebMVC开发、H5移动应用开发等核心课程。
 
  2.以课为本,实现岗课对接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只有打造与工作实际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才能够有效促进岗课的精准对接。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工作,深入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紧跟市场需求的发展,设计和岗位相对应的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提升实训教学的比重,使学生在学习中对工作岗位有充分了解,有效锻炼实践技能,提升岗位胜任力。另外,还应结合岗位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体系,保障课程与岗位的精准对接,促进学生学做合一。
 
  3.以赛提技,形成良性循环
 
  高职院校要结合各级技能竞赛要求,开展学生专题培训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各类赛事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建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将技能大赛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并在课程评价中融入赛事评价,实现以赛提技的目标,为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有效助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历届“Web技术竞赛”“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大赛”“3DMAX动画制作竞赛”中提取竞赛的考核要点,在课程教学中针对性地对要点进行讲解。比如“Web技术竞赛”的考核要点包括HTMI5、CSS3、Bootstrap、JavaScript、jQuery、MySQL数据库管理等,可在Web前端开发、Web交互设计、数据库技术基础等课程教学中对以上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虚拟现实设计与制作大赛”的考核要点包括VR建模、VR引擎、VR项目设计等,可在三维虚拟模型制作等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强化。
 
  4.以证为标,实现课证衔接
 
  “1+X”证书制度旨在促进学历证书价值的发挥,鼓励学生积极考取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能力,为职业发展夯实基础。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要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适合考取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具体的考试内容以及重难点知识等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与课程教学内容紧密衔接,使证书考试内容和日常教学内容密切关联,更好地提升计算机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质量。例如,对于有意向成为界面设计师的学生,高职院校可鼓励其积极考取与界面设计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融入微信小程序、互联网网站等软件设计内容。为确保学生更顺利地考取证书,高职院校还可以对考证标准进行分类整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切实实现课证融合,提升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优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方式
 
  1.尊重个体差异
 
  高职院校学生在知识储备、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体现明显的个体差异,因而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基础、能力、兴趣、天赋等进行分析,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对应的教学目标,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潜能,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机会。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分类教学与评价,做到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动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目的。例如,在Web开发课程教学中,可以分别设计低、中、高层次化学习任务,低级层次任务为设计基础的HTML和CSS任务,例如创建简单的静态网页,旨在引导学生熟悉基本的标记语言和样式表,了解网页结构;中级层次任务要求学生使用JavaScript创建交互性更强的网页,提升学生对前端开发的认知水平;高级层次任务为设计博客系统等更复杂的Web应用项目,以提升学生应对复杂任务的能力。
 
  2.提升学习体验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相对抽象、难度较高,学生对编程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较低,教师应针对此类课程打造沉浸式的教学环境,建构与之相符的辅助教学平台,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习体验感。例如在Web开发课程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兴趣,以具体的企业网站系统为例进行形象化演示,进而通过PC端和移动端的数据交互网站设计,让学生在实践场景中完成知识学习,将所学技术操作与企业实践结合,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再如,针对移动终端UI设计的教学,可尝试运用Sketch、Adobe XD、Figma等UI设计仿真工具,为学生学习搭建虚拟的环境,让其使用手机AR应用沉浸式体验UI设计全过程,便于提升学生参与感,充分了解UI行业发展。
 
  3.运用资源平台
 
  教学平台具有较强的辅助作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要对在线课程平台有清晰认知,灵活应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弥补传统单一线下教学的不足,更好地保障教学质量。首先,教师在课前利用教学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通过课前测试明确学习难点。其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集中点评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遇到的典型问题,并通过学习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教师要深入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布置任务后,让学生分组探究,然后教师总结学生容易出错的环节。最后,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
 
  三、师资建设,强化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质量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课程改革、企业实践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的参与。为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效果,充分保证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质量,应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力量,吸纳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为育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加强制度激励,对各项培训活动、考试费用提供合理补助,鼓励教师外出进修、提升自我。其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可积极参与企业实践,并由校企联合实施考核,帮助教师更清晰地认知自身的优缺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国家级师资培训,加强同行交流,在相互学习中提升教学水平。最后,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育更多优秀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是企业技术骨干与学校教学能手的有效结合,其在知识技能、实践经验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据此,高职院校可积极引入业界专家、企业技术人才参与教学实践,为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奠定基础。
 
  四、健全评价,提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效果
 
  教学评价是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的重要环节。首先,在评价主体方面,应由校企共同参与评价过程。为保证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岗课赛证融通育人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可安排企业人员加入,依托“1+X”,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掌握的职业技能展开系统评价,提升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其次,在评价方式上,可运用线上手段开展全程式评价。比如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做好课前评价工作;利用教学平台在课中对学生进行测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掌握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教师通过在线批改作业,对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及时了解,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指导;还可以运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保证评价工作的公平性、合理性和开放性。最后,在评价工具上,可以将技能竞赛的评价标准引入实训评价,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实践技能、抗挫能力,从而达成课赛对接的目的,形成良性循环。(节选自《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