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端午祭屈原
几度春秋,几度芬芳。
华夏大地,又逢端阳。
龙舟破浪,兰艾飘香。
缅怀屈子,思念绵长。
珍惜当下,祝福安康。
实现夙愿,复兴图强!
七律·端午祭屈原
(新韵)
姜大源
2025年5月31日
汨罗波涌荡嚣尘,
楚域千秋仰圣人。
奋桨龙舟穿日月,
凝香兰艾馥乾坤。
穷思天问寻真谛,
长咏九歌讴战魂。
华夏复兴追远梦,
后昆求索葆丹忱。
注释:
汨罗波涌荡嚣尘,
楚域千秋仰圣人。
1.荡,意指清除、扫除。语出东汉·班固《两都赋》:“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 唐·齐己《送卢说乱后投知己》诗:"兵寇残江墅,生涯尽荡除。”宋·王禹偁《日月光天德赋》:“龙吐焰而氛霾荡尽,乌腾晶而魑魅潜藏。” 宋·释德洪《二十九日明白庵主寂灭之日用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为韵作八偈》:"火风肆怒嗔,万物遭荡焚。"
2.嚣尘,意为纷扰的尘世。语出南朝· 齐·谢朓 《之宣城出新林浦向版桥》诗:“嚣尘自兹隔,赏心於此遇;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唐·白居易《期李二十文略王十八质夫不至独宿仙游寺》诗:“ 文略也从牵吏役, 质夫何故恋嚣尘” 又见宋·曾巩《灵岩寺兼简重元长老二刘居士》诗:“更闻雷远相从乐,世道嚣尘岂可干。”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清斋浄戒,休作断肠垂泪债;识破嚣尘,作箇逍遥物外人。”
奋桨龙舟穿日月,
凝香兰艾馥乾坤。
3..兰艾,指兰草和艾草。一般认为兰香艾臭,比喻君子小人或贵贱美恶,而此处反其意,化用《史记·芸香传》中“兰艾同焚”典故。春秋齐国君主孟尝君发现兰花芳香,艾草清香,两种植物虽香味迥异,但同焚却能使其相互交融,香气弥漫整个空间。孟认为,这种交融象征君臣之间的和谐,只有如此才能使国家繁荣和稳定。
4.馥,音[fù 富],本义为香味浓郁,后引申为香气或散发香气。语出??南北朝·谢灵运《入彭蠡湖口》诗:“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唐·李世民《守岁》诗:“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唐·韦应物《清都观答幼遐》诗:“泠泠如玉音,馥馥若兰芳。” 又见宋·辛弃疾 《满江红·游清风峡和赵晋臣敷文韵》词:“诗句好,余膏馥。” 元·王丹桂《姹莺娇 赠油面王广道》诗:“光明灿、馨香馥鼻。”
穷思天问寻真谛,
长咏九歌讴战魂。
5.穷思,意为穷尽思考,极尽心思地思考或反复思索,化用成语“穷思极想”或“穷思竭虑”。语出唐·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穷思毕精,以赎罪过。”又见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张生穷思极想,方才下得一着,小道人只随手应去。”
6.战魂,取材于屈原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九歌·国殇》。该诗表达了对战死沙场的楚国将士的深切缅怀与颂悼,描绘了楚国将士在战斗中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以及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歌颂了将士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华夏复兴追远梦,
后昆求索葆丹忱。
7.远梦,这里不仅指屈原的美政梦想,而且其寓意和象征还包含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文化传统中的积极精神,志向高远的憧憬,突破困境的隐喻,以及浪漫与进取特质。
8.后昆,指后代;后嗣;子孙。语出商·仲虺《尚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唐·李世民《咏司马彪续汉志》诗:“前史殚妙词,后昆沉雅思。” 唐·韩愈 《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湜时为陆浑尉)》诗:“一朝结雠奈后昆,时行当反慎藏蹲。” 唐·王维 《同卢拾遗过韦给事东山别业二十韵给事首春…不果斯诺》诗:“盛德启前贤,大贤钟后昆。”宋·苏轼《吊徐德占》诗:“死者不可悔,吾将遗后昆。” 明·袁凯《南京口号(五首)》诗:“皇心自是超前古,况复贻谋及后昆。” 清·龚自珍 《已亥杂诗 143》:“见面恍疑悲母在,报恩祝乳后昆贤。”
9.葆,意为保持;保护。语出宋·乐雷发《秋夜感怀》诗:“反性乐天爵 ,测化葆道真。” 宋·陈深《次韵陆承之岁暮述怀》诗:“自当葆天和,政不慕人益。” 元末明初·危素《邓省吾先生挽诗三首·其一》诗:“平生葆贞曜,白首稽遗经。” 清·龚自珍《已亥杂诗 301》:“葆汝心光淳闷在,皇天竺胙总无私。”
10.丹忱,意为赤诚的心,常用于形容真挚、忠诚的情感或信念。语出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五?:“则当骨化形销,丹忱不冺,因风委露,犹託清尘”。明·海瑞《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诗:“丹忱贯石塋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近现代·汪东 《丹凤吟·和清真韵》词:“纵使丹忱在,怨青蝇谗口,恩共金铄。”
(文章摘编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