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职业发展   成就出彩人生
地方分站:
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栏目 > 智汇职教 >

推动职业教育专业群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评《职业教育专业群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湖南省为例》

2025-08-07 10:29:41 匡瑛
分享到: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国家“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目标,强调专业群需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服务好、支撑好区域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群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湖南省为例》一书应运而生。

出版信息
作者:毕树沙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9月
CIP:2024RX8026

 
  当前,中国职业教育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国家“双高计划”明确提出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的目标,强调专业群需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服务好、支撑好区域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群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以湖南省为例》一书应运而生。该书以湖南省为研究样本,构建了专业群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的系统图谱,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回应,也是职业教育理论本土化创新的重要尝试。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从产业转型升级、民生提质需求、职业教育类型化、政策驱动四个背景切入,宏观分析专业集群式发展的现实动因与价值定位,奠定问题导向研究基调;第二章构建理论框架,在系统评述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提出专业群建设的五大理论基础;第三章以时间轴梳理湖南省专业群建设的四个阶段,总结反思区域实践经验;第四章至第五章通过数据分析,揭示湖南省专业群的结构特征与未来挑战;第六章从专业群结构、治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评价五个维度,提出14条改革策略,形成闭环解决方案。
 
  理论创新:构建专业群研究的理论框架
 
  突破传统职业教育研究的单一视角,提出了一套兼具系统性与操作性的专业群建设理论框架,展现了专业群建设的“中国范式”。一是“指向技能的系统思维观”。以技能形成为逻辑起点,将专业群视为产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耦合体。书中提出,专业群的组群逻辑需兼顾“职业世界中的技能应用场景”与“教育世界中的技能知识架构”,构建“链式组群”“集合式组群”等六种模式,为专业群的科学布局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二是“深度耦合的柔性治理观”。针对专业群跨专业、跨领域的特点,提出网格化组织架构与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强调通过校企共建、产教共生实现资源整合,破解传统治理中的“专业壁垒”问题。三是“生涯导向的复合型人才观”。超越传统“就业导向”,倡导培养具备跨岗位技能、终身学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四是“纵横结合的共长式课程观”。以专业群为单位,通过系统整合某些具有共同特征的课程教学元素,将其以课程群的方式贯穿到“多层”课程中,提升课程元素的共享范围和共享深度,形成“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多层贯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推动专业群课程体系由线性、扁平化向立体化转变。五是“相互赋能的发展性评价观”。综合专业群评价的“发展性”价值取向和“相互赋能”评价方式,提出共享度、适配度、协同性三个评价维度,分别考察专业群内各类资源共享情况、专业群供给与经济社会需求的适配情况、专业群与外部资源协同发展的情况。这些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提供了学理支撑,也呼应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国家战略。
 
  实践特色:解析湖南专业群发展的成功经验
 
  全景描绘湖南省专业群建设从“十一五”到“十四五”的实践探索,挖掘了四个核心特色,为区域专业群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一是量力而行与前瞻布局相结合。省级专业群项目目标设定既立足当下又放眼长远,注重激发职业院校和专业群的发展动力,同时避免盲目追求数量和规模,而忽略了质量和效益,稳步实现质量提升。二是项目引领与主动作为相结合。紧密对接湖南省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设计实施省级专业群重点建设项目,带动全省职业院校主动挖掘地方资源和产业优势,建设一大批校级专业群。三是分层推进与梯度发展相结合。接续推进省级精品专业、特色专业群、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一流专业群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现专业群建设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四是产业适配与动态调整相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湖南省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的匹配度,揭示“专业群与产业集群适配度不足”的核心矛盾,并提出“强化技能人才供求信息服务”“统筹职业本科专业布局”等策略。
 
  学术贡献:推动专业群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
 
  可以说,该书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在推动专业群研究范式创新与转换过程中有三点贡献值得关注。一是跨学科视角与理论整合。将社会系统理论、技术哲学、组织理论等融入专业群研究,系统构建了多维度分析框架。例如,基于技术哲学的“默会知识论”,论证了技能教学中“具身性”与“情境性”的核心地位,为专业群课程体系重构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实践导向的方法论突破。通过实证研究提炼出“专业群生命周期理论”,明确各阶段建设重点与风险防控策略,如磨合期的课程体系重构、成熟期的品牌化运营等,为专业群动态管理提供了科学工具。三是政策与实践的桥梁作用。书中对国家“双高计划”与湖南“楚怡行动”的对比分析,揭示了政策落地的地方逻辑,为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协同推进提供了参考。
 
  该书的出版恰逢第一轮“双高计划”收官与新一轮建设启动之际,其价值不仅在于总结过去,更在于启示未来。对于职业教育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与实践者而言,它既是理论指南,也是行动手册,值得品读。(内容转自清华大学《科技与出版》2025年第6期)

更多>>培训动态
更多>>微博秀
扫描二维码,关注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