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秋问
姜大源
闲庭独步问金秋,
何处英华未可求?
放眼五洲寻净土,
凝眸四海觅方舟。
胡然欧陆狼烟炽,
谁解中东战火遒?
唯我河山尤旖旎,
枫燃桂馥碧空悠。
诗句解读
闲庭独步问金秋,何处英华未可求?
寂静的庭院,独自一人不紧不慢地踱步探问:在这多彩的秋日,难道还有哪里找不到那最精华、最美好的事物吗?
放眼五洲寻净土,凝眸四海觅方舟。
张开双眼,将整个世界尽收眼底,苦苦地寻找那方没有被玷污的、和平安宁的理想之地;收拢目光,专注地凝视茫茫四海,急切地寻找那艘能在末日洪水中拯救众生的希望之舟。
胡然欧陆狼烟炽,谁解中东战火遒?
为什么在欧洲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战争的烽火竟然再次如此猛烈地燃烧起来?为什么中东地区连绵不绝的战火又如此猛烈而顽固,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其根源,又有谁能出面化解呢?
唯我河山尤旖旎,枫燃桂馥碧空悠。
环顾世界,唯有我们祖国的这片山河,风光是如此的秀美动人,无与伦比;看那漫山的枫叶红得像火焰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桂花浓郁的芬芳,而这一切,都映衬在一片高远而宁静的碧蓝天空之下!
词语注释
1.英华,草木之美。语出西晋·刘琨《上巳会诗》诗:“英华扇耀,翔鸟群嬉。” 南朝·梁·刘孝标《重答刘秣陵沼书》:“秋菊春兰,英华靡绝。” 宋·苏轼《谢吕龙图》诗之二:“蔀屋之陋,复生光彩;陈根之朽,再出英华。” 宋·廖冔[音 xǔ,许]《题东流菊江亭》诗:“懒向春风竞颜色,自甘秋露缀英华。” 宋·吕行中《和刘右司淳于送牡丹病中赋》诗:“敢邀使座开青眼,为叹英华坠绿莎。”
2.净土,原为佛教术语,指佛菩萨居住的清净世界,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与“秽土”相对。当代泛指未受污染的洁净之地,代指安宁和平之地。语出唐·白居易《行香子·文殊菩萨》词:“愿当来世,生净土,法王家。”宋·释遵式《戒五辛颂》诗:“人天犹尚失,净土固难期。” 宋·释如珙《寄琢间和尚》诗:“青山绿水门前有,净土西方不去寻。” 宋·刘克庄《击壤图》诗:“昔闻华胥与净土,道释寓言非目睹。”清·曹雪芹《葬花吟》诗:“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清·俞益谟《中洲株柳》诗:“古木有缘归净土,章台无分集寒鸱。”现代·老舍《春游小诗 参观闵行新城》诗:“劳动人民干净土,桃花今日识风流。”
3.方舟,原意为两船相连,后多指宗教和文化意义上的诺亚方舟,引申为生态与和平的符号,象征希望和团结。语出东汉·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二:“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三国·曹植《杂诗七首》其一:“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宋·陆游《春游》诗:“方舟冲破湖波绿,联骑蹋残花径红。” 张栻《题城南书院三十扰余四咏》诗:“倚槛孤吟天欲暮,更穿芒屩上方舟。”
4.胡然,意为为什么、怎么会,不知何故,不明原因,表示疑问或反诘。语出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胡然而天地 胡然而帝也。” 唐·张九龄《高斋闲望言怀》诗:“坐惜芳时宴,胡然久滞留” 宋·欧阳修《自叙》诗:“余本漫浪者,兹亦漫为官。胡然类鸱夷,托载随车辕。” 元·耶律楚材《继崔子文韵》:“崔子龙钟亦可怜,临风相送我胡然。”
5.枫燃,这里指枫叶红艳似火,形容秋日枫林红叶的绚烂壮美。“枫”象征丰收与成熟,“燃”代表燃烧与红火。
6.桂馥,桂花的香气,成语桂馥兰香简称。馥,音[fù 富]。语出出唐·王勃《上巳浮江宴韵得阯字》诗:“松吟白云际,桂馥青溪里。”又见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常山王之玉润金声,博望侯之兰薰桂馥。” 唐·李隆基《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诗:“小山秋桂馥,长坂旧兰丛。” 宋·张镃《寄题庄器之招隐楼》诗:“桃蒸春浪活,桂馥秋风至。”
来源:姜大源